深圳市特區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區建工集團”)是深圳市國資委于2019年底在天健集團等幾家企業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獨資企業,是深圳市國資系統唯一具有城市基礎設施投資、設計、開發、建設、運營、服務全產業鏈的企業。現有天健集團、建安集團、路橋集團、建設集團、綜交市政院、科工集團、產業空間發展公司、固廢資源化公司、園林生態集團、虎匠科技、特區建工學院等11家二級企業。截至2022年10月底,總資產789.57億元,凈資產161.18億元。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3億元、利潤總額23.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4.3%,較2019年底組建之初分別增長40%、10.5%。
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部署要求,錨定打造千億建工戰略目標,特區建工集團聚焦企業現狀和行業特點,積極探索市場化選人用人新模式,多層次、全方位引入優秀管理人才和專業管理團隊,強化人才配套體制機制建設,已初步建成“配置高效、結構合理、專業突出、優勢明顯”的現代化建工企業人才隊伍。
“深挖內潛,廣尋行優”,選優配強重構管理主力軍
特區建工集團始終堅持“黨管干部、五湖四海、為我所用”原則,采取“內部競聘+公開選聘+定向獵聘”相結合方式,深挖內部人才潛力,廣尋外部行業精英,全面提升經營管理能力。
“結構重塑”,選優配強企業領導班子。一是制定計劃,推進市場化選聘工作。針對旗下企業市場化程度不統一、經營班子配置不健全等問題,制定兩年(2020-2021)改革攻堅計劃,明確“時間表”和“任務書”,堅持“一企一策”,穩步推進全系統市場化選聘工作,選優配強經營班子這個“關鍵少數”。先后從龍湖地產、中鐵四局、鵬城建筑、中建一局、中建鋼構等央企和優秀民企引進了12名優秀經營管理人才。目前特區建工集團直屬企業班子成員50人中,50歲及以下占73.17%,45歲及以下占31.7%,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44%,基本構建了專業知識結構匹配、年齡結構合理的職業化班子隊伍。
二是精兵減將,刀刃向內優化職能機構。針對部分企業“管理干部多,專業干部少”的情況,全面梳理各經營班子崗位職責與任職資格,確保“以事擇人、人崗匹配”。目前,下屬企業建安集團、路橋集團、建設集團、綜交市政院總部部室數量普遍縮減15%至30%,編制縮減10%至30%,中層職數減少20%以上,初步打造了精簡高效型總部。
三是“隊伍重塑”,強化建設企業中堅隊伍。針對中層管理人員,采用“全體起立、競爭坐下”方式公開選聘適崗人才,并逐級向下實現全員市場化,助推直屬企業“強動能”“出業績”。目前下屬企業建安集團、路橋集團、建設集團、科工集團共重新聘任班子成員41名、中層142名,有7名原班子成員和54名中層落聘轉崗,全面夯實企業中堅力量。
“觀念重塑”,以市場化理念武裝員工隊伍思想。一是淡化“官”念轉換身份。轉聘經營班子成員按程序簽訂《身份轉換承諾書》轉為市場化身份,新聘人員按規定簽訂“四書”,打破國企干部身份“鐵交椅”,回歸市場化、職業化的角色定位,實現契約化管理。二是打破論資排輩、“轉輪子”等待思想,真正實現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通過“競聘坐下”和“增量薪酬績效分配”等方式平穩解決“高資歷員工高崗低能,高薪酬員工高薪低產”的問題。三是堅持以業績和價值貢獻論“英雄”。建立與市場化選聘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與經營業績掛鉤的差異化薪酬分配制度,杜絕“搞平均”“講平衡”等非市場化管理頑疾。
“立足創現在,著眼謀未來”,立體式混合式做好人才培育
針對集團業務短板和人才短缺情況,提前籌劃人力資源儲備和專業人才部署,全面搭建集團人才培育體系,培育集團可持續發展的“永動機”。
一是全面賦能,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培育體系。全力搭建覆蓋“企業高管-中層管理人員-業務骨干”各級人才的培養體系,通過“起航、遠航、領航”管理人員進階式培訓和初、中、高級項目管理人員培訓,覆蓋管理、財務、安全、拓展、施工、地產等專業,培養起與公司發展相適應的企業管理和項目經理團隊,有效提升履約能力。
2018年天健集團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
二是著眼未來,科學打造人才內部供應鏈。著力青年后備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針對性、系統性、體系化、混合式的培養,選拔一批有實績、敢擔當、善作為、具潛力的優秀青年后備人才。目前青年后備人才隊伍規模近100人,正立足“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的全局性培養與使用導向,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青年后備人才培養使用工作。
2021年校招大學生合影
三是強基固體,發力培育自有產業工人隊伍。借助特區建工學院持續開展技能型人才自主培育,結合成熟產業工人引進,不斷向3560人目標挺進, 2021年累計開展安全管理、項目管理、成本、施工技術等專業培訓80余場,累計參訓超500人次,不間斷開展相關施工生產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培訓及技能認證。
特區建工學院產業工人培訓
“沖鋒在前,保障跟上”,構建績效激勵新引擎
在激發廣大干部、員工干事創業的激情主旋律下,持續優化完善發展保障機制,構建績效激勵等新引擎,搭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回報”的平臺,全力沖擊“超千億級”戰略目標。
激勵體系構建有力度。一是發布《超額利潤分享機制的工作指引》,指導直屬企業建立以“堅持風險與收益相對稱,權利與義務相平衡”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企業經營團隊和核心骨干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二是組織成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建設專項工作組,采取“專人跟進”“統一培訓”“集中辦公”等方式,督導各所屬企業完成“長效激勵”機制構建。三是制定所屬企業重點業務專項激勵辦法(市場拓展、科技創新、工程創優、資質建設等),量化考核目標,提高所屬企業員工履職成效。
契約化管理有深度。一是發布《直屬企業領導班子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市場化選聘操作指引》等指導性文件,以“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制度化退出”增強聘后管理約束力。截至2022年10月底,納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49家企業中,33家實現任期制契約化企業,16家實現職業經理人選聘企業,共計163名經理層成員全部簽訂崗位聘任協議和年度、任期目標責任書,明確任期期限、經營目標和薪酬待遇。二是在職工層面全面推行全員績效考核,以結果為導向,以競爭為路徑,實現考核結果與薪酬激勵剛性兌現,與晉升提拔強力掛鉤的激勵機制。
企業人文關懷有溫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集團層面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集團人才工作。二是持續做好人才安居相關工作,爭取市、區人才租賃住房政策,為集團各類人才提供有效住房保障。三是梳理匯編市、區人才服務政策,確定專人并引進專業服務機構,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一站式”申報服務。
改革成效
搶抓機遇、高點謀劃,企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一是企業營收規模首次邁入“300億元”隊列。經過集團上下奮戰,2021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3億元、利潤總額23.8億元,為實現千億建工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用更加凸顯。探索的“低成本開發+高質量建設+準成本提供”產業空間供給模式,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47條“深圳經驗”向全國推介。
全市首個優質產業空間試點項目落地龍崗(項目效果圖)
對標一流、固本強基,核心能力實現有效提升。一是項目承接能力持續提升。現有施工總承包“雙特級”、工程設計7個甲級、房地產開發一級等資質152項,新增(升級)建筑業資質24項,資質范圍與等級遠超本土其他建工企業。二是安全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實現在深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施工視覺形象標準化全覆蓋。全年管控重大風險2670項,排查出隱患3萬余處,整改率100%。深福保科技生態園等54個項目獲省、市級安全文明示范工地。三是市場拓展成績突出。2021年全年拓展合同額365億元,同比增長101%,超額完成深圳市國資委考核目標的122%。
茅洲河碧道工程,深圳“千里碧道”上的一條翡翠玉帶
緊扣目標、創新轉型,新業務新模式逐項落地。一是高質量發展業務全面布局,全力推進建筑業工業化、智能化、綠色低碳化轉型。旗下科工集團已形成多個裝配式建筑標準化技術與產品體系,預制混凝土構件產能占深圳市場12%;重點項目實現BIM建模全覆蓋與工程管理可視化;全年建廢綜合利用量約260萬立方米,創造經濟效益超4800萬元。二是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提升。新增建設集團、盛騰科技、虎匠科技等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天健粵通深圳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獲批建安集團、綜交市政院、天健市政總、天健粵通等4個省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全年新增國家專利99項,各級科學技術獎44項,工法28項。
鋼構河源基地,廣東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