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水投集團”)主要負責統籌廣州市中心城區供排水、涉水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和營運,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工作,2021年營業收入101億元,工業總產值88億元,綜合產能規模1,083萬噸/日,供排水規模位列國內同業第一梯隊,在單體城市中僅次于上海。深入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決策部署,加快重點任務破局闖關,重點領域取得標志性成果,改革紅利不斷釋放,推動企業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環境更美的可持續發展,為國際一流的高品質水務環境綜合服務商戰略注入新動能。
為落實國家“雙碳”目標,廣州水投集團高度關注水務與能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對標世界一流為引領,對標威立雅、蘇伊士以及新加坡、東京等水務企業,融入環保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態度,堅定不移開拓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實現水務產業與城市生態、生產、生活空間高質量融合,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石井凈水廠
(一)構筑綠色低碳凈水廠模式,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級
踐行環保理念,打造生態水務建設廣州樣板。傳統的地上凈水廠在選址、設計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和短板,土地綜合利用率低。地埋式生態化污水處理廠將污水處理設施全部轉移到平均17米深的地下空間,加蓋全封閉完成全部污水處理過程;經由30米高的“高空排放塔”達標排放,有效消除臭氣外溢;將廠區外圍噪聲值有效降至周邊背景值以下,減少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
運用先進工藝,環境治理效能實現根本性好轉。2020年,以15個月安全極限工期優質完成8座地埋式凈水廠建設任務,總產能181萬噸/日,數量全國第一,列為廣州市首批執行一級A和地表V類水標準較嚴值的凈水廠,采用多點進水、多處內外回流的改良AAO工藝,以及先進MBR膜工藝和傳統砂濾池工藝,出水部分指標已達到甚至遠優于地表Ⅲ類標準。2021年處理污水15億噸,同比增加約11%;COD削減量累計超30萬噸,同比增加約27%;氨氮削減量累計超3萬噸,同比增加約37%。
龍歸凈水廠(三期)
聚焦科技創新,推動城市更新發展新格局。一是創新驅動數字賦能,打造智慧低碳凈水廠。強化科技創新,選取智慧低碳凈水廠示范項目,實現了“水質全過程監控精細化、曝氣控制精準化、藥劑投加智能化、設備運維數字化、健康管理科學化、安防管控立體化”的管理變革,推動了污水治理向數字化、精細化發展。 二是充分利用再生水,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在循環經濟、節水行動理念的指導下,推動再生水在工業、市政雜用、景觀環境等領域利用,提高回用率,力爭實現工業用水應供盡供,河湖、景觀生態補水應補盡補,園林綠化用水應替盡替。預計2022年再生水回用量近6億噸,2019年回用量為3億噸,再生水回用率由2019年24.22%提高至2022年的37%,同比提升12.78%。三是破解污泥處置難題,探索污泥資源化利用。從污泥碳源提取、污泥制肥、污泥造粒、污泥制作吸附劑、陶瓷、瀝青砂漿成分等方向,探索污泥資源化利用新技術。四是推廣光伏發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踐行國家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戰略,多維度開發綠色能源,充分利用凈水廠構筑物上方空間,積極在具備條件的污水處理廠內部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打造成為“綠色能源工廠”。五是多維度高效節地,促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通過平面組團、空間疊加等集約化布局,比同類工藝、同等規模常規地面污水處理廠節約用地30%以上,釋放約40公頃的土地,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利用。結合土地資源的區域特點,提出了住宅、科研辦公、工商業、物流產業園、文體旅游等綜合開發方向,合理爭取土地收益,專項用于重點污水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國有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瀝滘凈水廠回用再生水用于景觀河道生態補水
(二)打造5G智能生態型水廠,引領城市供水高質量發展
強化全過程監控,構建環境友好的管理標準體系。為建立穩定、適度彈性、安全優質、全程保障、多網聯動、區域互補、節水節能、低碳減排,與大灣區核心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可持續供水保障體系,在全國范圍內首次編制了覆蓋取水、輸水、制水、供水全過程22類86項業務的《供水營運管理標準》,既響應國家及地方現行合規性要求,又貫穿“實現資源和能源的集約、高效和循環利用,助力低碳轉型和更高層次綠色發展”的環保理念。
以北部水廠為試點構建5G智慧水廠
加快實施智慧水務,助推企業能耗峰值下降。為嚴控生產過程中的“成本關”,響應低碳節能環保的趨勢,建設智慧供水云平臺,具備全過程電耗監測功能,實時在線監測各環節的用電。2021年供水總量約17億立方米,較歷史最高水量的2019年增長約4,100萬立方米,用電總量較2019年減少約2,900萬度電。
完善精細化管理,多措并舉減少凈水藥劑投放。根據水源水質變化,憑借領先的智能化全流程快速反應水質監控體系, 動態優化凈水藥劑投加。采用國際先進的以超濾膜為核心的第三代飲用水處理工藝,有效去除飲用水中的大分子物質、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領未來凈水處理的發展潮流。
北部水廠超濾膜車間
(三)推進數字化信息化轉型,打造智慧排水高質量服務體系
聚焦智能化轉型,實現城市排水管理現代化。堅持以信息化創新驅動排水管理方式的變革和效率提升,在廣東省率先搭建起以地理信息系統、感知監測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核心,由排水設施管理作業平臺和“管養通”APP構成的智慧排水綜合管理平臺,為城市排水問題監測、診斷和管理裝上“智慧大腦”。
防內澇應急保障裝備
塑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設全覆蓋管理體系。智慧排水系統涵蓋排水管網“系統謀劃-咨詢服務-設計建設-驗收投用-周期性檢測養護-修復和改造”等環節,推進設施全覆蓋管理,業務全協同聯動,運行全時效監控,提升運維管理及應急搶險的綜合能力,保障城市排水管網高效、優質、安全運行。
排水綜合管理系統“管養通”平臺界面
改革成效
廣州水投集團將黨建與生產工作高度融合,厚植百年廣州水務事業奮斗發展的紅色基因,奮力打造“水善旗紅”黨建工作格局,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以提質增效、經營創新和規范管理為主要抓手,推動廣州水投集團打造成為高質量發展企業。
黨建引領保障城市水務安全
樹立新標桿,提升城市環保基礎設施綜合品質。地埋式凈水廠運用“地下建廠,地上建園”的設計形式,地面建設與周邊自然環境融合一體,極大提升城市品質,實現單功能環保設施向多元化城市環境綜合體轉型,走出新型水生態基礎設施創新之路,在全國樹立了城市污水治理的新標桿,為取得打贏黑臭水體攻堅戰歷史性成果,提供了補齊污水處理能力短板的基礎支撐,成為全國地埋式污水處理規模最大、技術集成最先進、樣板最美的環保先進城市。主流媒體報道推送《廣州建“地下工廠”破解水治理難題》系列中英雙語報道,被中國政府網、水世界網站等政務、資訊媒體轉載,向世界介紹新型生態化可持續水環保設施的“廣州樣板”和“廣州方案”,成為“雙碳時代”的綠色廣州新名片。
瀝滘凈水廠(三期)與城市自然環境共通互融
構建新生態,打造新時代水務行業改革新高地。建立“源頭到末端全覆蓋+可追溯+可倒查”的流域化排水管網管養機制,“一城一網一主體”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排水管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助力廣州納入國家監管平臺的 147條黑臭水體和50條重點整治河涌消除黑臭,13個國省考斷面全面達標,治理成效獲得中央環保督察組的高度肯定,為廣州入圍“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貢獻了重要力量。
踐行新使命,提升持續領跑水務發展新動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持續改善民生水環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推進營商環境改革,群眾用水享“零門檻、零投資、零跑腿”的無憂服務,服務滿意率多年穩居廣東省同行首位。通過科技賦能,“城市供水管網水質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應用”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智能監控和優化運行關鍵技術及應用”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22年,“廣州水投集團科技管理項目”成功入選廣東省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提升標桿創建行動12個“標桿項目”之一,為廣州市屬國企唯一入選“標桿項目”的企業,科技管理能力受到廣泛認可。
供水和污水處理兩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展一流擔當,建一流民生,塑一流生態。廣州水投集團在鞏固提升實力與推動改革兩條戰線上同時發力,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履行社會責任和水務領先品牌形象的“三個典范”為引領,踔厲奮發向未來,全力向國際一流的優美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戰略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