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實現綠色發展,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對廣晟公司而言,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就是要積極推進節能減排,高效利用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有效保護生態環境。2016年,廣晟公司成功并購國內危廢龍頭東江環保,加上與德國歐綠保集團合資設立的香港歐晟公司,形成了經營資質全、技術力量強、市場規模大的環保主業板塊,綜合實力已躋身全國第一陣營。
面對環保行業與過去的“大不同”,廣晟公司為環保板塊籌創新之策,務振興之實,以東江環保為平臺,以創新為發力點,著力推動機制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謀求新業務、新市場、新發展,引導環保板塊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發揮國有控股的多元化資本結構優勢
環保行業具有政府許可門檻高、資金門檻高和技術門檻高三個特點。東江環保形成了以國有資本為主導,以民營資本為助力的資本結構,凝聚了發展環保產業的獨特優良基礎。第一,廣晟公司將會通過非公開發行、可轉債、環保產業基金等方式支持東江環保進行項目投資和技術創新,保證東江環保在資本持續領先,第二,在投融資、運營管理機制等方面取長補短,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形成股東行為規范、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經營管理機制,第三,東江環保有效提高了與政府機構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政策應變能力;第四,構建“集約化和專業化”的高效組織架構,采用區域和業務線事業部矩陣管理的模式,區域總部實施“集約化”管理,事業部提供“專業化”支持,實現運營的標準化和模塊化。
二、堅持技術創新,構建高效科研創新體系
1. 優化科研創新制度。建立開放式研發管理平臺,明確研發系統的組織架構,總部、事業部、分公司各層面權責分明,提升系統化研發管理能力;成立危廢南方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等一批科研機構,聚集專業人員,開展專項研究,助推公司環??萍嫉倪M步;優化科研團隊配置,合理配置研發資金,完善績效獎勵機制,實現成果的有償轉讓;構建知識產權體系,打造知識產權強企;建立技術風險投資基金,促進技術創新深入發展;豐富技術信息渠道來源,增強技術引進能力。
2. 提高科研創新實力。從實際工作出發,提高科研水平和產業科技含量,創造科技領先優勢,持續保持核心競爭力。一是深入實施技術創新工程,提高技術研究院研發能力,攻關核心技術,對東江環保的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結構性、創新性調整,提升產品和服務在環保價值鏈中的位置;二是繼續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專業化、市場化的科研機構,加快科技成果限時轉化;三是研發水治理、大氣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和環境監測等領先技術,積極參與區域與流域污染防治行動;四是成立技術創新資本平臺,關注環保產業新技術投資機會,投資環保相關的新技術或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業團隊。
三、創新業務模式,提供一站式環保服務
擇機延伸產業鏈上布局,拓展不同商業模式,為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打下基礎,同時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積極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理危廢業務,環保治理咨詢服務、城市污水處理、流域治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城市礦山、大區域生活垃圾RDF綜合處置利用、環保產業園和PPP業務等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新的收入增長點,擇機進入在線處理等開創型新興商業模式;與首創水務、碧水源、東方園林、啟迪桑德等大型環保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擴大合作伙伴網絡,實現優勢互補,借力外部技術資源,提高環保定制化服務及解決方案的撮合能力;同時,推進廣晟公司生產方式綠色化,著力建設綠色礦山、綠色建筑,推動實施綠色制造。要加快推進韶關冶煉廠異地整體搬遷工程。
四、“產融結合”,助力環保板塊快速發展
著力提高融資、并購等資本運作能力,要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平臺作用,借助環保產業發展基金,加快并購、培育優質環保企業和項目,提升市場份額和實現地域擴張,獲得領先技術、先進設備和成熟運營經驗。
3月8日,東江環保的PPP資產證券化項目-廣晟東江環?;㈤T綠源PPP項目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被深交所受理,這也是深交所受理的第一個PPP資產證券化項目。
五、借力“互聯網+”,優化公司業務模式
東江環保要利用“互聯網技術+環保”,不斷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開發專用軟件對接客戶,收集分析客戶的庫存、廢物種類和收運要求等信息后,根據各處理基地的收運和處理能力動態設計最優收運路線和無害化或資源化處理流程,將廢物的收集、分類、運輸、歸納、處理等環節實現扁平化和精細化,優化廢物收儲的各環節,并形成一個收儲閉環,利用這個閉環,實現廢物收運和資源回收渠道的高度整合,最優化匹配客戶需求和基地能力,降低廢物庫存風險,提高客戶粘性。
另外,東江環保要以危廢為切入點,構建在線專家網絡,利用專家網絡作為東江外部智庫,發現新技術及解決技術問題,善用客戶問題和需求抓住市場機遇,打造環保行業第一互聯網智庫平臺;還要積極構建智慧城市環境體系和環保大數據平臺,提供一體化綜合環境服務。
六、堅持人才興業,激發工作活力和發展動力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公司將加強人力資本投入,建立健全符合行業和公司特點的人才聘用、流動、評價和激勵體系,打造素質優良的環境服務經營團隊、市場團隊和技術團隊,培養一批懂專業、懂技術、懂管理的分子公司總經理層級的復合型管理團隊。
同時我們將積極探索在國有控股的體系下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等有效激勵方式,確保以市場價值回報人才價值,全面激發人才的工作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