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以來,廣東人旅游從無到有,從單調到繁榮的巨大變化,始終離不開廣東旅控的卓越貢獻。
作為中國旅游行業優秀品牌的承載者、運營者,廣東旅控擁有白天鵝賓館、白云賓館、亞洲國際大酒店、廣東中旅、華廈大酒店、廣東迎賓館、廣東溫泉賓館、廣東旅游出版社等20多家知名品牌企業,現有員工1萬多人,總資產超過100億元,年服務人次超過1千萬。
新時代下,全域旅游的號角已經吹響,廣東將朝著“宜居、宜業、宜游的世界旅游休閑目的地”的目標,砥礪奮進,開創新局。
廣東旅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奇表示,廣東旅控正以“做旅游集大成者”為戰略定位,以“干凈、專注、激情、榮譽”為企業精神,堅持“整合資源、戰略合作、資本運作”三大戰略路徑,實現“廣東旅游第一品牌、華南旅游龍頭企業、全國旅游骨干集團”三大發展愿景,為廣東和全國全域旅游的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四門大開”領風氣之先
“背上一口鐵鍋,到天河去撿柴生火野餐,就是改革開放之前廣州人對于旅游的觀念。”廣東中旅從業40多年的高級導游吳先生回憶說。時至今日,廣東旅游總產值已占據全國四分之一,這不能不歸功于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之初,在“敢為人先”的時代號召下,廣東旅控屬下的白天鵝賓館、白云賓館、廣東中旅等猶如旅游業的驚蟄春雷,拉開了中國旅游大發展的序幕。
故鄉水下,沙面情濃。幾十年前,國內涉外酒店都是“閑人莫進”,1983年開業的白天鵝賓館,作為伴隨改革開放而生的國內第一家五星級賓館,率先打破這一慣例,堅持“四門大開”不分階層開門迎客,此舉之后被全國同行效仿成為行業常態。
第一高樓,白云相伴。建成于20世紀70年代白云賓館,曾以樓高120米成為當年中國的第一高樓,早年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中播報廣州天氣時就是以白云賓館為背景畫面,是廣州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城市名片”。
旅游長子,華僑之家。與新中國建設同步的廣東中旅,曾以接待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臺灣同胞為主要業務。1983年,廣東省率先開放赴香港特區旅游探親。當年11月,廣東中旅組織的第一個“香港游”旅游團從廣州出發前往香港,內地赴港旅游自此有了“零”的突破。
正如當年投資白天鵝賓館的霍英東所說:“你說改革開放好,講一通道理沒有親眼看有力。開放是什么樣,到這一看就知道。”廣東旅控這一扇扇大門的打開,領時代之風騷,開國人之眼界,更激活了廣東這片熱土的開放基因。
重組組出百億旅游旗艦
改革開放的頭班車,開到了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節點。
為加快旅游資源的整合,推進“大國資”戰略,2014年,廣東省政府決定,廣東旅游集團、廣東中旅集團、白天鵝酒店集團、廣晟酒店集團四家集團組建成為廣東旅控集團,主業涵蓋酒店、 旅行社及相關業務、景點景區、商業物業、旅游文化傳媒五大板塊。
重組后的廣東旅控,成為資產超百億的旅游旗艦。但同時,廣東旅控也承接了原企業的大量債務及歷史遺留問題。
“越是重組企業,越是需要注重規劃引領,為持續發展、長遠發展瞄準方向、理清思路、鉚足勁頭。”王奇介紹,2015年到任的新班子高度重視戰略性、系統性、協同性的統一:一方面,內部徹底理順整合四家重組集團的相關板塊形成合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外部對接全省旅游產業,找準切入點,在牽引、撬動、助力全省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廣東旅控的快速發展壯大。
綱舉則目張。為落實戰略性、系統性、協同性,廣東旅控全員動員、上下聯動、三年部署三輪,系統地啟動了2015、2016、2017三年三輪戰略規劃制訂與修編工作。由此全面完成了廣東旅控集團的“十三五”規劃體系,形成了1個總體規劃、10個專項規劃、8個部門職能規劃和28個“一企一策”行動方案,清晰構建了廣東旅控集團“做旅游集大成者”的戰略全景圖。
廣東旅控的改革精神,不僅僅體現在戰略的協同上,還體現在人的協同上。
通過抓人員組織架構調整,廣東旅控集團的推動重組工作實質完成。廣東旅控公司本部部門“瘦身健體”,由10個調整合并為6個。酒店、旅行社等五大板塊按輕重資產分開等思路完成管控體系搭建,平臺化運作陸續落地:酒店板塊輕重資產分離,4個業務平臺和14個運作體系構建完成,運作體系全面啟動落地;旅行社板塊形成了“打開邊界、延展平臺、形成拼圖”的戰略方向,線上線下雙向拓展;景區板塊南海灣項目全面企穩,存量逐步收尾,增量引入佛山諾德安達雙語學校項目;景區板塊未來將成為旅控發展的重點;商業物業板塊輕重資產分開,發展脈絡清晰,逐步從物業管理向物業經營、物業運營轉型;旅游文化傳媒板塊已逐步從做出版向做旅游文化轉型……
破繭成蝶,涅槃重生。2016-2018年,廣東旅控連續實現利潤環比增幅超50%以上,重組效應顯著。
廣東旅控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車持強表示:“到目前為止,一切進展順利,我們對集團的未來充滿信心。”
“旅游+”助力廣東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
2017年11月,廣東旅控在河源舉行的越野挑戰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超千名選手參與。這場囊括山地、丘陵、河谷、盆地等多元地勢風貌,自然風光、越野挑戰與客家文化相結合的越野跑賽,是廣東旅控探索“旅游+體育”新業態的開篇力作。今年10月成功舉辦了西藏易貢越野挑戰賽,12月31日將舉辦河源萬綠湖國際馬拉松賽。
在新時代下,旅游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門票經濟轉變成產業經濟,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轉變成開放的“旅游+”,從單打獨斗轉變成共建共享,是廣東發展全域旅游的必然選擇。
去年,廣東旅控集團牽頭成立我省首家省級旅游產業投資基金。這支母基金規模為10億元,未來總規模將超過300億元的基金,通過帶動和引導社會資金,發行不同類型的子基金,重點支持全省旅游產業上下游和橫向關聯產業整合資源和落地項目,助力廣東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1月30日上午,在2018韶關旅游文化產業投融資對接會上,旅控集團與韶關市政府、香港中旅國際投資公司、中建三局城投公司簽署了“大丹霞”戰略合作協議。
王奇認為,這與廣東發展全域旅游的戰略十分契合,旅控集團將找準切入點,“進山入海”,打造標桿性大項目。
此外,廣東旅控集團也在大力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大健康、新科技和金融等融合。在旅游與文化方面,注重挖掘酒店文化內涵,如廣東溫泉賓館挖掘整合紅色文化、溫泉文化,廣東迎賓館著力打造嶺南文化特色酒店,白天鵝賓館和勝利賓館引入沙面文化等。同時,注重酒店文化品牌的輸出和融入,白天鵝酒店品牌與管理輸出項目在茂名、梅州等地市和柬埔寨金邊陸續落地。
旅游與體育方面,在河源越野挑戰賽的基礎上,廣東旅控聯合專業機構共同創辦了“華南越野”自主品牌,計劃將賽事模式推廣到韶關、汕頭、湛江等地,打造“一縣一賽事、一縣一品牌”等“體育+旅游”系列賽事,不斷擴大影響力。
旅游與大健康方面,廣東旅控將引入戰略投資者,推動南海灣酒店項目轉型為養老養生、大健康產業綜合項目,著力在南海灣共建醫藥健康產學研基地,打造南藥小鎮。同時,將南湖地塊打造成珠三角規模最大、品質最高的大健康產業基地。
旅游與新科技方面,廣東旅控加強旅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搭建“旅游+互聯網”平臺,打造旅游電商生態。
旅游與金融方面,廣東旅控屬下中旅股份引入循理資本作為戰略合作伙伴,聯手水晶航空等開拓高端定制游市場,著力提升產品和服務,不斷拓展旅游新業態。
全域旅游,國企擔當。廣東旅控正通過“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的延展,在打造廣東旅控新業態品牌的同時,推動廣東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撬動、支撐廣東全域旅游發展與區域經濟轉型,引領廣東旅游業產業化、規模化、特色化持續發展,持續推動廣東省內游、入境游,助力廣東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
【穿越40年】
1.1983年,白天鵝賓館開業,是國內第一家堅持“四門大開”的五星級賓館。自開業以來,陸續接待過包括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多位美國總統在內的40 余位國家元首,更以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三顧而聞名。
2.廣東中旅,與新中國建設同步,是中國旅游的“長子”,曾以接待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臺灣同胞為主要業務。1983年,廣東中旅組織的第一個“香港游”旅游團從廣州出發前往香港,內地赴港旅游自此有了“零”的突破。
3.白云賓館,建成于20世紀70年代,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籌建的。樓高120米,共33層,是當年中國第一高樓,亦成為當時廣州的驕傲,早年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中播報廣州天氣時就是以白云賓館為背景畫面。
4.華廈大酒店前身是落成于1957年的新中國第一家華僑大廈,全球華僑歸國的“第一站”,也是當時中南局(華南地區)唯一的涉外接待基地。
5.廣東溫泉賓館,位于廣州從化流溪河畔,20世紀50年代初,在葉劍英等老領導的倡導下,在此建立省政府第二招待所,1962年更改為現名,素有“嶺南第一溫泉”、“中南海冬都”之美譽。
6.2002年1月,三寓企業集團和華海企業集團與中冠企業集團(南方工貿總公司)3家省級集團合并重組為廣東省廣晟酒店集團有限公司,涵蓋全資、合資、托管企業30余家。
7.2014年,廣東省政府決定,廣東旅游集團、廣東中旅集團、白天鵝酒店集團、廣晟酒店集團四家集團組建成為廣東旅控集團,主業涵蓋酒店、 旅行社及相關業務、景點景區、商業物業、旅游文化傳媒五大板塊。
8.2017年6月,省府辦公廳屬下的廣東迎賓館、廣東大廈、廣東勝利賓館、廣東溫泉賓館交由廣東旅控集團托管。2018年8月,4家賓館完成轉企改制并劃轉廣東旅控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