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業集團下屬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省工研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廣業集團綠色發展戰略,確立綠色檢測技術和環保技術服務主業,以過硬的檢測技術和環保技術沉淀為基礎,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加強成果轉化,以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檢測主業高質量發展,在行業標準制定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走在全國煤炭檢測行業的最前列。
一、加快轉型升級,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2017年,省工研所匯總近年來的科研技術成果和技術積累,積極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憑借高比例的研發投入、優秀的創新能力和成果轉換能力、健全的規章管理制度等綜合實力,通過國家和省各有關部門的考核評審,最終獲得科技部的批復,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為省工研所創新驅動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努力走在煤炭檢測行業最前列
煤炭檢測業務是省工研所的傳統主營業務。一直以來,省工研所高度重視煤炭檢測技術的提升,在開展日常檢測工作的同時,將檢測與科研有機結合,研究煤炭檢測方法的標準,努力向行業一流企業發展。2010年進入全國煤炭標準委員會檢測分會,參與審查煤炭檢測相關標準的審查,累計參與審查新起草標準30余項,審查新修訂標準60余件;同時省工研所是國家煤炭標準物質9家定值單位之一,每年完成30余批次、共上百個樣品的煤炭標準物質的定值,省工研所的專業技術水平及創新研發能力得到煤炭標委會的一致認可。2017年,省工研所參與起草的煤炭國家標準GB/T 35985-2018《煤炭分析結果基的換算》和GB/T 35983-2018《煤樣制備除塵系統通用技術條件》,于2018年2月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并發布,并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實施。以上兩項標準的發布,是我國首次發布關于煤炭分析結果基換算和煤樣制備除塵系統技術條件,對于促進我國煤炭清潔生產技術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以檢測業務為基礎,實現傳統業務產業鏈的延伸
省工研所堅持以綠色檢測技術為基礎,創新驅動業態轉型升級。在2017年,省工研所將檢測技術向更高標準攀登,開展煤炭標準物質的研制,不斷擴大在行業中的影響力。省工研所根據煤炭物理物性及化學成分,結合煤炭清潔利用的需要,大力研發環保型煤炭標準物質。自主研發的低硫/特低硫的煤標準物質,于2018年3月獲得國家質監總局頒發《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并核準全硫、灰分、揮發分、發熱量、碳和氫共6個參數,定值結果和不確定度均優于同類煤炭標準物質的定值水平。該證書是廣業集團綠色檢測板塊在檢測技術上成功轉化的重要成果,更是省工研所已進入國家質監總局標準物質研制生產單位庫的重要標志。
四、重視基礎研究,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質量企業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浪潮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企業勇爭潮頭、快速發展的安身立命之本。省工研所近年來不斷加大科研投入,開展檢測技術和環保技術研究,獲得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近三年,省工研所共取得各類授權專利12件,其中《一種二硫氰基甲烷廢水處理方法》等4項專利獲得國家實用發明專利授權,《一種紅外線微波取樣設備》等 8項專利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在各類期刊共計發表論文65篇,其中發表在《中國環境科學》期刊上的《磁性Fen+@GO-H2O2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亞甲基藍》論文,被EI收錄。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省工研所科研人員連續三年獲得“珠江新星”項目支持,獲得廣東省特支人才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項目支持。
五、堅持產研結合,以科研創新帶動成果轉換
在做強做優煤炭綠色檢測技術的同時,省工研所以國家最嚴環保法的實施為契機,將煤炭綠色檢測技術與節能減排相結合,大力開展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技術研究。省工研所聯合環保企業,共同開展《中小型工業燃煤鍋爐煙氣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研究,突破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技術難點、開發出新型濕法同步脫硫脫硝系統技術:實現了靜電/布袋除塵+改進型WLT濕法同步脫硫脫硝+濕式靜電除塵除霧成套設備的優化改進,創造了單塔單循環脫硫效率脫坡98%、塔內除塵率突破70%、脫硝效率>90%、節電40%及除塵效率提高15-20%,有效解決了中小型企業因要改用燃氣鍋爐而大大加重產品成本的困難。該項目于2018年3月獲 2017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未來,省工研所將緊緊圍繞廣業集團綠色發展戰略和廣業科技集團綠色檢測主業定位,以煤炭綠色檢測技術為基礎,通過不斷創新技術,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煤炭檢測行業的前列,以業態轉型升級為契機,開拓清潔能源技術服務,開展天然氣、石油氣、生物質燃料等清潔能源的檢測及超低排放技術服務業務,為廣業集團打造“廣東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