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系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完善大灣區經粵東西北至周邊省區的綜合運輸通道,其中贛深鐵路就是被點名要重點推進的項目。贛(州)至深(圳)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贛深鐵路南端銜接廈深鐵路、廣深港客專,中部與廣梅汕鐵路、廣汕鐵路相銜接,北端溝通昌贛客專、贛龍鐵路、渝長廈鐵路、贛韶鐵路等,并向北可延伸至北京,形成一條跨越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向快速客運通道。
工程概況
贛深鐵路北起江西省贛州市,向南途經廣東省的河源、惠州、東莞、深圳,沿途設贛州西站、信豐西站、龍南東站、定南西站、和平東站、龍川西站、東源站、河源東站、博羅北站、惠州北站、仲愷站、東莞南站(塘廈站)、光明城站、深圳北站14個車站。其中利用既有車站2座(贛州西站、深圳北站),新建車站12 座。該線路按高速鐵路、雙線、電氣化標準建設,設計時速350公里,規劃運輸能力為5000萬人/年,全長436.37公里。
重難點工程
1.柳城東江特大橋全長2600.76m,采用(64+108+64)m連續梁上跨京九鐵路與G205國道,其中主跨108m跨京九鐵路的梁部轉體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邊跨跨越G205國道;采用2-(48+48)m T構+(88+160+88)m連續剛構+3-(48+48)m T構跨越東江,連續剛構、T構懸澆及水中基礎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2.劍潭東江特大橋全長921.77m,本橋為四線橋,主橋橋式布置為(136+260+136)m中穿矮塔混合梁斜拉橋,其中主跨260m上跨東江,邊跨136m分別跨越左右兩岸的惠博大道及正在擴建南堤大道,橋面寬31.3m。主橋采用塔梁墩固結體系,水中基礎、主墩、主梁及塔柱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3.林寨隧道全長6236m。設斜井1座,位于線路前進方向左側,與正洞相交于DK190+800處,斜井平長47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約269m,穿越4條斷層,4處侵入接觸帶,地質結構復雜,其次隧道洞身富水量較高,正常涌水量為3264m3/d,最大涌水量為3908m3/d,施工難度大,工期緊,安全要求高。
4.銀瓶山隧道全長9813m。設斜井2座,其中因征地拆遷影響工期,變更設計增加斜井1座。隧址區屬剝蝕低山區,地形起伏較大,相對高差為30~260m。隧道進口位于農田區域,可修筑便道至施工場地,交通不便利;隧道出口下方為冷水坑水庫,可修便橋至施工場地,交通不便。隧道最大埋深約為590m。
工程動態
2016年12月30日,贛深鐵路廣東段先開段在廣東省河源市正式開工建設。
2017年10月27日,贛深鐵路江西段在江西省贛州市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贛深鐵路進入全線建設階段。
2018年3月31日,贛深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林寨雙線隧道在廣東省和平縣開工建設。
2018年4月03日,贛深鐵路廣東段首座貫通的隧道——稈維隧道。
2019年1月23日,贛深鐵路廣東段首片箱梁在惠州架設成功。
2019年3月6日,贛深鐵路長興、寨里兩座隧道相繼實現貫通,為全線早日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7月17日,贛深鐵路河源段最大站點——龍川西站正線施工取得突破,龍川西站站臺橋寨下大橋主體宣告完工,該站正線線下主體工程完成90%,為后續施工快速推進打下基礎。
建設意義
贛深鐵路是位于京九客專南段的線路之一,是江西省贛南地區及廣東粵東、粵北地區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主通道,該線路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的鐵路交通網,能有效緩解京九鐵路運能緊張狀況。該線路建成后將加強粵贛經濟文化交流,推動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是溝通粵北、贛南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響應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同時作為廣東又一條陸上出省大通道,贛深鐵路對加快粵北、贛南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帶動沿線各地區旅游業發展,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帶動作用、落實國家“中部崛起計劃”“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戰略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