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太大了,現在魚兒也來安家了,我們每天都會到溪邊來散步健身。”住在練江支流谷饒溪旁的村民張應文,對練江近年來的變化感受頗深。在一旁靜靜陪著谷饒溪的,是廣業集團投資建設的谷饒污水處理廠,目前已進入調試運營階段。在這場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廣業集團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與地方政府、相關省屬企業合力推進練江流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奮戰,曾經黑水橫流的“煉江”即將完成她的華麗換裝,變回水清岸綠的練江。
汕頭市潮陽區谷饒污水處理廠
圍繞“我省環保民生事業的投資者、建設者、運營者”的功能定位,廣業集團堅持實施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戰略,積極承擔省委、省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全力參與廣東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經過多年的發展,廣業集團已成為廣東省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建設運營平臺,形成較為完善的環保產業鏈,具備污水處理與流域治理的規劃、研發、設計、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近5年來,廣業集團省內污水處理廠已累計處理污水約32億噸,COD削減量約40萬噸,氨氮削減量約4萬噸,為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變革重組
環保主業從無到有
“2008年,廣業集團迎來第一次轉型發展機遇。”一位老廣業人描述起當年的情景。“集團承接了省委、省政府交辦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52個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建設任務,其中28個‘一縣一廠’全部當年建設當年完工,實現了環保主業從無到有。”當年勇敢跨出了產業轉型的這一步,為日后環保主業做強做優做大,承擔省政府交辦練江綜合整治攻堅任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創業艱難百戰多。回首2001年成立之初,廣業集團可謂是“老、小、散、差”——承接463戶行政性公司以及部門的脫鉤企業,負債率高達81%,同時還承擔解決省屬煤礦企業政策性關破、“僵尸企業”出清等歷史遺留問題的重任。唯有大刀闊斧的改革重組,方能使企業突出重圍,走出困局。
回顧廣業19年的發展歷程,始終有三條鮮明的發展主線:一是堅持服從大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妥善處理好企業改革重組和歷史遺留問題,維護社會穩定,體現了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二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推動政府脫鉤企業成為有行業競爭力的實體企業;三是堅持培育發展主業,通過多次改革重組,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綠色環保主業。
現如今,相比成立之初,廣業集團的資產總額、凈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各項指標均實現了大幅提升。2018年,集團上交稅費10.9億元。企業信用評級為AAA;2019年集團位居廣東省企業500強第74位。目前,廣業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污水處理項目達133個,總處理規模約500萬噸/日。廣東省內在建水污染治理項目總投資約228億元,覆蓋了省內15個地級市,57個縣(區),服務2276萬人口。
汕頭市潮陽區貴嶼污水處理廠
劍指練江
投身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
2018年5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吹響打贏練江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號角,作為廣東省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建設運營平臺,廣業集團積極發揮主力軍作用,承擔了練江流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70%以上的建設量。這也是廣業集團第二次重大轉型發展機遇。
一位省人大環資委委員如是說:“現在水污染最嚴重的是在粵東粵西粵北。若不趕緊行動起來,很多地方將來將守著大江沒水喝,不單是喪失發展機會,連生存條件都會消退。”
練江項目上,5000多名一線工人、2000多套設備機器數百個日夜“白加黑”連軸轉。臺風、暴雨、酷暑、寒潮,都不能澆滅廣業人干事創業的激情。廣業集團與兄弟企業通力合作,用一年的時間幾乎“跑”完了同類型項目“選手”兩年的工程量,化不可能為可能。據國家采測分離數據顯示,今年1—7月,海門灣橋閘國考斷面與去年同期相比,主要污染因子化學需氧量基本持平,氨氮、總磷分別下降14.1%和65.8%,化學需氧量、總磷指標已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V類水質標準,碧波蕩漾的練江可期可盼。
黨旗插在工地一線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廣業集團推行“黨建+重點項目”,做到重點項目施工到哪里,黨的建設、監督就到哪里,形成黨建、廉潔、安全、質量、進度、效果“六位一體”的工作舉措。廣業集團在施工現場建立流動黨員活動室,開展“村企黨建結對共建”活動,加強與駐地村(社區)黨組織的互聯互動;開展“不忘初心、練江溯源”活動,鼓勵廣大青年爭當綠色理念的傳播者、環境保護的實踐者,集聚各方力量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經過多年的發展,廣業集團污水處理規模已位居省屬第一、全省前列,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建立起了品牌優勢和市場地位,積極介入珠三角地區市政污水處理、流域治理、工業廢水處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環境治理領域。在固廢處理領域,已形成生活垃圾的收集、運送、焚燒發電等固廢無害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服務產業鏈。
致力民生工程,守護綠水青山。這一串串喜人的數據,是廣業集團用實際行動,展現廣業人綠色發展的使命和擔當。
創新求進
驅動環保事業高質量發展
未來的市場競爭,歸根結底是核心技術的競爭。廣業集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擁有3家具有環境工程甲級資質的設計院和10家省級科研院所,其中6家為高新技術企業,有3個省級環保相關技術研究中心,在省屬國企中科研機構數量最多。
創新驅動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廣業集團通過打造兩個創新平臺,有計劃、有目標地圍繞綠色環保主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一批環保技術攻關項目,為環保主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這將是廣業集團第三次重大轉型發展機遇。
一是成立廣東省環保研究總院。對標省級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圍繞全省環境綜合治理的實際需要,創新體制機制,搭建污水、污泥、固廢、流域治理技術中心,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解決制約環保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形成以勘察、規劃、環境影響與評價、研發、設計等條塊專業化運營。
二是成立廣業裝備制造研究院。對標省級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圍繞環保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構建市場化體制機制,搭建環保裝備、環保新工藝運營、真空技術及裝備、新能源材料技術中心,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實施矩陣制研發、專業化推進和管控,成為廣東省環保裝備和真空裝備研發應用的排頭兵。
堅定創新驅動發展理念,加大科研創新力度,根據產業發展與市場競爭開展技術選型研發,包括市政污泥減量及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發、城鎮生活污水MBBR提標擴容技術應用研發、村鎮生活垃圾移動式小型化處理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垃圾滲濾液集成膜應急處理技術及一體化裝置研發、微納米曝氣技術應用研發等。受行政主管部門委托,主導編制《廣東省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引》,為加快推進生活污水、污泥的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提供技術指引與參考標準。
綠水青山,源遠流長。廣業集團的高質量發展航道正行穩致遠。未來,廣業集團將堅持綠色發展戰略、加強綠色環保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究,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撐,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全面融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努力打造廣東乃至全國綠色發展具有影響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