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新華社發布《中國農民工的返崗復工路》綜合報道,聚焦廣東省交通集團積極助力農民工返崗復工。全文如下:
通過健康檢查后,湖南省永順縣的陳梅英,和家人一起坐上縣里專門為外出務工人員安排的免費大巴車,駛向1000公里外的廣州。
“車里提供了礦泉水和方便面,還有醫生,很貼心。”31歲的陳梅英說。
在這一天,5輛直通大巴車載著總計128名返崗農民工從永順縣汽車站發出。這是當地組織專運的第五批返崗農民工。
每一個打工者的肩上,都背負著一個家庭的生計,也寄托著一家工廠的希望。他們不僅是新型勞動大軍和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農村家庭脫貧的重要支撐。
中國國家統計局2019年數據顯示,中國農民工包括本地和外出農民工總量達2.9億人。
中國正在防控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努力求取平衡,確保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讓農村貧困人口全部擺脫絕對貧困。
永順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陳梅英所在的那住村,80%的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
“每次回老家過完年后,一家人就買票搭乘長途汽車去廣州。”陳梅英說,原本擔心疫情會影響返崗,后來村里通知可以免費到縣里搭大巴回廣州。
“我們趕緊報了名,沒多久,就和丈夫、孩子一起搭上了車。”就在陳梅英出發的同日,永順縣脫貧“摘帽”的公示期結束。公示無異議后,由湖南省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摘帽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全面建成小康永順仍然任重道遠,”永順縣委書記彭軍說,“當前,我們是戰‘疫’戰‘貧’兩手抓,‘返崗’‘發展’兩不誤。”
陳梅英的務工地廣州被稱為“世界工廠”。隨著全面復工復產推進,“世界工廠”正積極行動迎接外來務工人員安全回歸崗位,保障企業恢復生產。
D4856次列車靜靜駛入廣州南站。這趟“江門號”返崗專列,是廣東省和云南省開展滇粵勞務協作以來首次聯合以地級市命名的專列,所載的557名乘客均為云南籍務工人員。
來自云南大理的魯榮雄帶著妻子和一歲多的女兒走下站臺,出站步行到停車場,隨即坐上了由江門市人社部門派出的大巴車前往工廠。
“當初,我和家人在2月1日和2月21日先后都買了回江門的高鐵票,但是因受疫情的影響,停運了。一直買不到回江門的票,很焦急。現在沒想到這么順利返回了江門,感謝政府的返崗專列。”魯榮雄說。
魯榮雄在蘭芳園(廣東)食品有限公司工作,是該公司的一名招聘專員,在江門生活工作近7年。“以往春節后,公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招人,作為公司的招聘專員,公司一直催著我返崗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這次乘坐返崗專列,真是解了燃眉之急。”魯榮雄表示。
當晚,與魯榮雄一起乘坐返崗專列“江門號”有500多人,來自云南省16個地州、70多個縣。就在前一天,載有300多名廣西大新籍務工人員的10多輛扶貧返崗直通車也抵達江門。
從家門口到廠門口,越來越多企業加入保障外來務工人員返程行列中。
廣東省交通集團主動與地方政府對接,借助自身運力,前往省外省內接送勞務人員,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近日,7臺接運專車經過來回46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載著120名來自河北邯鄲市和衡水市的工人,回到了廣東陽春市的工業園;同日下午,96位河南務工人員橫跨粵、贛、皖、豫4省,歷時96小時平安抵達位于廣州增城的工程公司;汕尾粵運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派出41輛公交車,從汕尾高鐵站,迎接約800名四川眉山復工人員回廠。
廣東省交通集團總經理劉曉華說:“作為國企,集團努力在助力外來工返崗復工運送中,貢獻我們的力量。這是我們的責任義務,更是我們的使命擔當。”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廣東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90%,外省己返粵人員超過608萬人。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當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提高較快,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廣西、重慶等已接近100%。有色金屬行業用電量已達到去年正常水平,醫藥、化工、電子行業用電量已恢復到正常水平九成以上,鋼鐵、機械、紡織行業用電量恢復到正常水平八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