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暴雨消散,夕陽金光絢爛,層層疊疊的山峰下,浸過水的菜地好像涂了一層油。
走出村委會的屋檐,林立君本能地抬頭看天,嘆了口氣,說:“成為農民以后,就更期盼風調雨順,下雨也怕,出太陽也怕,陰天也怕。下大雨怕影響果樹結果,出太陽怕出苗曬死,陰天怕光伏系統產能低。”
2019年之前,林立君搞了半輩子無線網絡,做到中國電信廣東公司網優中心副總經理,2019年5月之后,他成了廣東省連州市四方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住到了村里,原職務工作全部甩手,專職做駐村扶貧工作,成為了村民口中的“林書記”。
扶貧隊其他隊員也走出村委會屋檐。目前,中國電信廣東公司向四方村派駐了3名專職扶貧隊員,副隊長曾衛紅此前在中國電信連州公司做了23年的副總經理,隊員黃國輝之前是中國電信連州公司市場部經理。
在廣東省,不僅僅是中國電信和四方村,在2016年廣東省確定的省內2277條貧困村中,每個村都至少有一名駐村扶貧隊第一書記,他們都來自中直省直單位以及珠三角城市的機關、企業人員。而在全國,截止2020年2月,總計派出了25.2萬支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了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目前在崗91.8萬名。
在廣袤的鄉村土地上,他們都變身成為了“農民”,也恰是這些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
剛剛在村委會的辦公室里碰了頭,林書記得知我們要采訪扶貧工作,就說,不如“和我在鄉村的路上走一走”,村路邊商戶剛好播放著趙雷的那首歌“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哦耶哦耶”。
1、扶貧工作需要強大的內心
“扶貧工作有什么感觸?你猜我會說懷揣對苦難群眾的憐憫心嗎?我會跟你說,扶貧工作更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林書記說。
貧困戶彭磊(化名),在家務農,家里唯一住房屬于D級危房,根據國家對貧困戶的幫扶政策,政府給予4萬元的補貼,用于危房改造,扶貧工作隊立刻幫助聯絡了施工和采購,啟動了危房改造,結果工期一拖再拖,把扶貧工作隊和村委會的人急的團團轉。
“彭磊哪里像在干活呀,穿著皮鞋、襯衫、西褲,帶著布帽子,腳邊放著一瓶冰鎮飲料和一瓶冰鎮啤酒,挖一下土,喝一口啤酒,看見我,手往襯衫兜里掏,以為要給我遞煙,結果半天掏出個花生,下酒。”林書記說。
貧困戶何老爺子,七十多歲帶全家從外地遷回本村,沒有田地耕種,沒有收入來源,兒子打零工,兒媳婦殘疾,還有2個孫子,扶貧工作隊根據他家的勞動力情況,協調村民和資金,提議幫助他劃片地搭個雞窩,養雞增加家庭收入,結果老爺子就是不同意,方言難懂又無法溝通,工作隊和村委會干部多次上門溝通還是沒有結果。
“所以說,扶貧工作要有自我凈化的能力,需要強大的內心。”林書記說。
2019年下半年某個悶熱的午后,林書記沮喪的走出何老爺子家,本來同意養雞的何老爺子又突然變卦了,走過一條街之后,在何老爺子聽不見的地方,這位干了半輩子無線網絡的原中國電信廣東公司網優中心副總經理,實在忍不住,狠狠罵了幾句臟話,來“凈化下自己的內心”。
就在這時,一輛校車駛過,扶貧工作隊曾經組織村里的三好學生去廣州開展夏令營,所以都認識。
“我聽見孩子們喊了我一聲‘林書記’,那一刻,整個人一下子就治愈了。”林書記說。
春節的時候,扶貧工作隊帶著物資去慰問,一個情況類似彭磊的貧困戶,嬉皮笑臉地非要讓扶貧隊請吃飯,一直跟著扶貧隊員走到車邊,扶貧隊員知道那人原本有點喜怒無常的,雖然內心忐忑,但還硬著頭皮拉開車門,說那你上車,請你吃飯,結果,那人趁著車門一開,迅速從懷里掏出兩個紙包,扔到了后座上,轉頭笑嘻嘻跑開了。扶貧隊后來發現,那是兩包黃豆,是他自己種的。
“也就兩斤,不值錢,但我們知道那是他的心意,更重要的是,他原本懶惰,在我們督促之下變勤勞了,用自己勞動的果實感謝我們,就很欣慰。”林書記說。
“扶貧扶志。扶貧難,扶志更難,但也最關鍵。”林書記說。
2、黨建扶貧移風易俗:20年才鋪好的路
跟著扶貧隊走在鄉村路上,邊走邊聊,很快就到了四方村的村口。
進村的水泥路面,有四十米左右的顏色不同,一看就是新鋪的。
“這段路原本是泥路,兩個鄰村在這塊土地上存在糾紛,曾導致兩村人械斗,甚至動用了警力、抓了人,所以二十多年都沒能鋪上水泥,直到2019年扶貧工作隊在鎮和村的協助下,才解決了這個事兒。”四方村村黨總支書記唐建業說。
舞火龍是這里獨特且歷史悠久的風俗。每年八月十五,各個村落的人們,用稻草制作草龍,幾人一組的舞動游行,草龍上點上香,成為無數的火龍聚集,圍觀者還點上鞭炮,向舞龍人身上扔,在舞龍人身上炸出血淋淋傷痕,傷口越多反而被認為越吉利,舞龍者無論男女,甚至還有小孩子,而聚集的不同舞龍隊伍,在散場后的群毆械斗也是屢見不鮮。
“我們村干部和鎮干部,這么多年都沒法正常休法定假日,尤其是八月十五,還要警力加上鐵馬護欄維持秩序才行。”唐建業說。
“這工作咋做?只能依靠基層黨組織和村里的黨員干部,我們下大力氣搞黨建扶貧。”林書記說,“我們首先開辟各村民小組黨小組的活動陣地,然后讓村里的黨組織活動正常開展起來。”
四方村包括八個村民小組,幫扶單位中國電信廣東公司出資,新租賃或者利用現有場地,在各個村民小組開辦黨群活動中心。(八個村民小組分別為:上彭村、西何村、東何村、唐屋村、三家店村、小沖村、大園村、土陂沖村)
國旗飄揚在四方村唐屋村村民小組黨群活動中心
黨組織會議每月舉行一次,強調黨員身份,強調表率意識,學習黨的理論;另外,除了黨的活動,扶貧隊還利用會議,宣傳扶貧政策,聽取村民訴求,利用會議進行法制法規宣講教育。
“與村民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當然能得到擁護了。捐贈樹苗,修建洗衣臺等事情,群眾關切的基礎設施修建等,都是會議上討論出來的。再比如,村干部們要選舉,流程是否合法合規,有哪些法律風險,村民們打架斗毆有哪些法律后果,這些都會進行教育。”林書記兼說。
村民對扶貧隊的態度也慢慢轉變了。
“原來我們在村委開會,村民來了,直接推門進來,打斷會議,大聲說話,現在,他們碰到你開會,打個招呼就在旁邊辦事大廳等一下。”林書記說。
貧困戶老何,93年入黨,之前扶貧工作隊組織黨員活動也是愛答不理,后來根據扶貧工作政策,工作隊和村委幫他改造了危房。換上了新房子住的老何,在門口貼上了自己寫的對聯:“新居牢記共產黨,幸福不忘媳郎心。”
“我們家四代人在那所老房子里已經住了一百多年,現在心情可舒暢啦。”現在已經成為村黨委骨干的老何說。
3、發揮電信技術優勢:平安鄉村、云廣播
跟著扶貧工隊在在鄉村路上繼續走,我們進入村子,路邊民房的屋檐下,看到一個攝像頭,不遠處另一個屋檐下,看到一個音箱樣子的廣播喇叭,這就是中國電信在四方村建設的平安鄉村和云廣播系統。
四方村靠近107國道,以前治安不好,尤其是盜竊案頻發。
2019年10月,中國電信利用技術優勢,投入18萬元左右的資金,在四方村建設了平安鄉村系統,這才有了遍布四方村的八十多個監控攝像頭。
2019年7月,中國電信在四方村建成了覆蓋全村的天翼智能云廣播系統,用來提升輿論引導、政令傳達、文化傳播、知識學習的覆蓋面和時效。
“平安鄉村系統建成后,我們工作量明顯下降,村委開著門電腦也不怕丟了,糾紛也少了;云廣播通知村民事情,也免去了挨家挨戶敲門的辛苦。”村黨總支書記唐建業說。
4、鄉村民生:扶貧隊成了全村婦女之友
繼續往村里走,池塘邊一個嶄新的小亭子吸引目光,這就是洗衣臺。
“這個東西,讓林書記成了全村婦女之友,成為了全村婦女最滿意的人。”村民調侃說。
雖然通了自來水,雖然有洗衣機,村民們還是習慣利用河水洗衣服,一方面因為水電費,另一方面因為田地里做農活穿過的衣服洗衣機洗不干凈。好一些的村民小組修建了水管,把河水引導到村里,讓婦女洗衣服,某些條件差的村民小組則只有一條田埂小路,婦女們只能走到小河邊洗衣服。
“30年了,每一屆的村小組干部,都想解決,但總因為土地和資金等問題無法解決。”四方村下轄的土陂沖村民小組組長何大叔說。
2019年,扶貧隊根據黨組織會議上的黨員的提議,開展做工作協調村民們的意見,終于給四方村的五個村民小組修建新的洗衣臺或者水泥洗衣道,連同村口那條二十年才修好的四十米水泥路,總計投入55萬元。
也恰是因為這樣,讓扶貧工作隊成了婦女之友。
5、教育扶貧:孩子們的曾阿姨、曾老師
跟著扶貧隊順著鄉村的路繼續走,前面就是天翼學堂。
2019年10月,依托中國電信天翼高清,扶貧隊在四方村八個村民小組建設了天翼學堂,讓村里孩子能通過網絡獲取優質教育資源。
天翼學堂設置在黨群活動中心,中國電信在四方村下轄的八個村民小組開辦黨群活動中心,大部分是兩房一廳的格局,大廳作為黨建活動室,其中一個房間作為天翼學堂供孩子們用,另一個房間用作圖書閱覽室。
扶貧工作隊的曾衛紅,負責教育、醫療、就業等扶貧工作。由于經常在天翼學堂中組織同學們學習,所以她也被孩子們親切的喊做“曾阿姨、曾老師”。
“這里師資力量弱和學習氛圍低,孩子們學習成績差,家長教育重視程度也不夠。”曾衛紅說。
扶貧隊2019年8月組織了村里的29名三好學生到廣州參加夏令營,參觀中國電信廣東公司客戶體驗云中心、NOC監控大廳、廣東省科學館、廣東省博物館、黃埔軍校等地。
貧困戶家庭的初三男生唐小明(化名)由于不是三好學生,沒能參加,有些失落。
某個傍晚,曾衛紅在村民廣場看到唐小明在打籃球,就叫他聊幾句,鼓勵他努力學習,提高成績爭取評為三好學生;曾衛紅還告訴唐小明,騰訊公司的某個唐姓高管就是他們村的,老房子就在他們家旁邊,所以,要靠學習改變命運,只要努力就能有好的未來;曾衛紅還告訴唐小明,如果在學校聽不懂,就到村活動中心的天翼學堂,那里有網絡課程。
為了幫助這些孩子提高成績,曾衛紅還組織了網絡輔導班,從華南師范大學邀請到大學生教師,利用網絡,給11名2020年參加中考的初三學生補課,每周一次。
唐小明的綜合成績去年僅有兩百多分,現在達到四百多分。
2019年下半年相比于上半年,四方村初二學生34人中的20人成績有所提高,最高的提高了145分,初三學生32人中的26人成績有提高,最高提高120分。
來自貧困戶的學生中,成績最好的是彭小玲(化名)。家庭里父親病故,母親改嫁,留下他們兩個姐妹,奶奶帶著倆孫女艱難度日,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為了貼補生活,還經常下到田間勞動,參加扶貧工作隊組織產業扶貧項目,種藥材。
“非常好的女孩子,非常要強,也非常懂事。”曾衛紅說,她媽媽跟奶奶鬧矛盾,一次吵架后,彭小玲給媽媽寫信,讓媽媽不要跟奶奶吵架。
“那文筆動人。”曾衛紅說。
孩子們能取得好成績是讓四方村最驕傲的事兒
6、經濟造血:十年后,再看櫻花爛漫
跟著扶貧隊在鄉村的路繼續走,來到村后的田地和山坡。
山坡上,一排排果樹嫩葉墨綠,果實隱約可見。
一個黑胖子笑呵呵地鉆出頭來。貧困戶彭胖子,走路帶風,憨厚能干,之前在廣州打零工,生了五個女兒,不堪重負回到村里務農,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包山種樹。
另一片山頭上,貧困戶何勝(化名)之前在工地開挖掘機,單位倒閉失業,后來又因為眼睛視網膜脫落喪失勞動能力,痊愈后也開始包山種樹。
扶貧隊最早來考察時,哭笑不得。果樹未經專業打理,樹枝高高蹺起,只長葉子,不結果,即便有果實也很小,賣不上價錢。
“之前沒種過,不知道啊,就是聽親戚說的,親戚也是半桶水,教到我手里就是四分之一桶了。”貧困戶何勝說。
扶貧隊聯絡到了農業專家,聘請他們為駐場專家,每個關鍵環節都到現場指導示范,布置作業,并且定期檢查落實情況,督促完成。告訴他們,必須用布條,把枝椏綁住,拉低,剪掉小枝椏、小果實,這樣才能收成更好。
山坡上,扶貧工作隊隊員們不時指導,貧困戶頻頻點頭。
“我們跟專家多了,也能充一下專家,反復把專家交代的要點督促他們。”曾衛紅說。
中國電信扶貧工作隊幫助四方村貧困戶種植的果樹,長勢喜人
“參加扶貧工作隊以后,我們這些中直干部現在都是養豬高手、養魚能手、養雞高手、果樹專家。”林書記說,在他的微信聊天群里,朋友們都在發各自的養殖心得和視頻,有許多跟他一樣的原企業領導干部,到了扶貧工作基層,都在“各顯神通”。
中國電信駐四方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林立君
在貧困戶何勝承包的山頂,晚風吹過,遠處一條小河流淌而過,夕陽下山頂的櫻花樹苗倔強生長,這是扶貧工作隊幫扶種植的景觀樹苗。
根據粗略估算,只要沒有冰雹災害,再有兩個月果樹收獲,貧困戶何勝就能獲得幾十萬的收入,扣除之前的成本,就能小有盈利,順利的話明年這個時候,甚至能致富,開上自己的新車。
“十年后再來,這些櫻花都開了,樹下養些雞,你再搞些農家樂,就美了。”林書記說。
本文作者為南方周末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