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94歲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導演藍天野獲頒“七一勛章”。
藍天野作為中國著名演員,是我們很多人熟知的“姜子牙”。鮮少有人知曉的是,他也曾是我黨地下工作者。正是為了革命事業需要,他開啟了自己的戲劇生涯,并化名“藍天野”。
為革命,棄畫從戲的青年共產黨員
藍天野,原名王潤森,1927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一個小康之家,1928年,藍天野舉家遷至北平。 童年時光是美好的。藍天野喜歡畫畫和看戲,還愛和同學們一起做皮影。但好景不長,1937年,他的父親、祖父母先后病故,日軍在盧溝橋事變后全面侵華。國難家災同時發生,在藍天野幼小的心中埋下救亡圖存的種子。 1945年的一天,藍天野家中突然來了一位“神秘女客”,正是六年前離家出走、音信全無的三姐石梅。石梅早年受革命思潮影響,抗戰爆發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晉察冀“挺進劇社”工作。而姐姐這一趟回家,是奉了組織的命令在北平開展情報工作。從此,藍天野的家成了我黨北平地下交通站。 不久后,18歲的藍天野在姐姐等同志們的影響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地下黨員。本已在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中央美院的前身)求學一年多的他,按照組織要求,棄畫從戲,進入祖國劇團演戲,以此緊密團結北平進步青年。 這段時期,藍天野成為我黨北平地下交通員,每日往返于西郊解放區和國統區,秘密為我黨傳送物資、文件等。與此同時,他積極投身革命宣傳工作,先后在話劇《青春》《雷雨》《日出》中出演重要角色,還發起北平戲劇團體聯合會,成立了劇聯黨支部。隨后,在組織安排下,藍天野又進入國民黨軍隊編制的演劇二隊潛伏,排演了很多進步戲劇,如郭沫若的《孔雀膽》、田漢的《麗人行》等。 1948年,北平解放在即,局勢越發緊張。藍天野等在北平的活動受到國民黨特務的嚴格監視。在黨組織的安排下,藍天野來到解放區河北正定,加入華北大學三部(文藝部)文工二團。 當時,藍天野等一進解放區,負責接待的同志就表示,為了讓大家的身份保密,也為了保護大家在國統區的親友,每個人都要馬上改名字。他脫口而出“藍天野”三個字。從此,國民黨統治區的戲劇演員王潤森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為人民服務的文藝工作者藍天野。 1949年初,北平解放,藍天野隨劇團重返北平。新中國成立后,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藍天野出演或導演了《蛻變》《茶館》《家》等數十部優秀文藝作品,塑造了眾多經典人物形象,直至光榮離休。 從藝70余載,藍天野傳承藝術藝德,發掘和培養了一大批文藝界領軍人才,為中國話劇藝術繁榮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和“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等。 滿懷對黨對國家的熱愛,藍天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由衷地說:“新舊社會的不同,現在很多人可能感受不到,而我是經歷了幾個時期的。經歷過軍閥戰爭,經歷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還在淪陷區嘗過當亡國奴的滋味,所以我知道舊中國是什么樣。我知道為什么解放軍、共產黨能勝利,國民黨會失敗,這有必然的原因。” 為此,他不僅身體力行投身祖國文藝事業,也致力于將這份熱愛傳承下去。他常常對年輕黨員說的一句話是:“時代不一樣了,我們那時候是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但你們現在是為中國共產黨長遠目標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