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五四大街,有一座始建于1918年的西洋古典風格建筑,這里曾是北京大學第一院,因紅色屋頂、紅色磚墻,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北大紅樓”。
如今,這座百年建筑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靜靜佇立在車來人往川流不息的北京街頭,無聲地向我們講述近代中國歷史中那段極其重要的紅色印記。
“在中國歷史上,你幾乎再也找不到如此傳奇的歷史建筑,曾在同一時期匯聚了這么多重要歷史人物,各自或共同在國家歷史進程中留下那么多濃墨重彩的篇章。”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副館長黃春鋒這樣向我們介紹:“就在這棟紅樓里,先后走出了李大釗、陳獨秀與毛澤東這3位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也走出了蔡元培、胡適、魯迅等近代中國響當當的文化人物。”
這,就是北大紅樓的魅力。它是“老北大”的代名詞,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地,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更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的見證地。
五四運動的策源地
午后,走在紅樓的長廊里,陽光混合著燈光灑在地板上,陣陣和風透過兩邊的教室拂來,吹散了歲月流逝的痕跡,百年前的紅樓日常仿佛歷歷在目。或許就在四層樓道里,青年毛澤東與胡適擦肩而過;或許就在二樓陳獨秀辦公室里,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就《新青年》選題方向爭得面紅耳赤;或許就在一樓報刊閱覽室里,劉仁靜從毛澤東手中接過圖書館新到的社會主義書籍,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
追憶歷史,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的淵源,還要從1917年講起。當年,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力邀中國思想輿論界的領袖人物陳獨秀,出任北大文科學長。此后,李大釗、胡適、魯迅、劉半農、錢玄同等新文化運動中的杰出人物相繼聚集北大。北京大學與《新青年》“一校一刊”的結合,使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北大紅樓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營。
其間,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陳獨秀、李大釗等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并傳播馬克思主義。他們創辦《每周評論》,在北大開辟起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陣地,并直接推動、領導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
1920年,李大釗受聘為北大教授后,更是率先在文科各系開設唯物史觀研究、社會主義史、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等課程,引領眾多學生逐漸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運動結束后,如何進一步擴大馬克思主義傳播范圍,讓更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并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結合,這些歷史任務擺在了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面前。
其實,早在1918年冬,李大釗與北大教授高一涵等就在北大小范圍地組織了一個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團體。為保密,他們專門取名為“馬爾克斯”研究會,以使外界以為團體主要研究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的人口學理論。1920年3月,李大釗又指導鄧中夏、高君宇等五四運動中的骨干和積極分子,在北大秘密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實際成為北方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中心。
后經校長蔡元培同意,北大在第二院西齋為研究會撥了兩間房子,一間做辦公室,一間做圖書室,名曰“亢慕義齋”(Communism音譯)。房間與校長辦公室相距不遠,有校警站崗,比較隱蔽。
“亢慕義齋”收集了中、英、德等文字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及報刊,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專題圖書館。也正是在這里,第二次赴京的毛澤東閱讀了大量有關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的書籍,“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三十年后,這位昔日的北大圖書館助理員,于北京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和中華民族的解放。
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的誕生地
1920年2月,北京城一片白雪皚皚。一天清晨,兩名男子迎著料峭的寒風,趕著騾車出了城門。只見其中一位頭戴氈帽,舉止頗斯文,另一位則完全是生意人打扮。他們,就是遭軍閥政府迫害的陳獨秀以及喬裝護送陳的李大釗。正是在這輛毫不起眼的騾車里,兩人秘密商議應盡快籌建中國共產黨。
陳獨秀離開北京沒多久,1920年3月,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以記者身份秘密來華。在李大釗辦公室,維經斯基介紹了俄國十月革命以及蘇維埃制度的成功,燃起了李大釗等人關于在中國建立新型社會主義社會的希望。
此后,維經斯基在李大釗引薦下赴上海會見陳獨秀,助其以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基礎,加快了建黨步伐。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10月,李大釗在北大紅樓發起成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這期間,陳李二人信函往來頻繁,陳問李:叫共產黨好還是社會黨好?李復信:叫共產黨。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名稱的由來。
1921年6月,一封封信件往來于上海和北大紅樓之間。原來,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到達上海并與李達等商討后,多次與李大釗信函聯系,決定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經協調,李大釗派張國燾、劉仁靜前往參會。為保密,他們以北京大學生暑期旅行團的名義出行,在上海見證了中國近代歷史開天辟地的革命篇章。
百年風雨滄桑,百年乘風破浪。在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的歷史時刻,北大紅樓越發熠熠奪目。而我們也從它的紅色中,看到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風雨,從篳路藍縷到風華正茂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