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編文件資料,是機關、單位非常普遍的做法。系統全面地梳理規章制度或者某專項工作的過程資料等,供本機關、本單位工作人員學習參考使用,對于推廣經驗做法、便利業務工作開展都有積極意義。
匯編涉密文件資料一般耗時較久,任務繁雜,工作量大,在源頭采集、編輯處理和保存使用等環節,稍不留神就容易出現失泄密問題,危害國家秘密的安全。
“保密觀”今天就逐一從上述三個環節,來講講如何避免失泄密事件的發生,把涉密文件資料匯編這件好事辦好。
源頭采集:仔細核對勿大意
文件資料的收集是匯編工作的源頭也是關鍵環節,決定了后期編輯加工和保管使用過程中應當采取怎樣的保密措施。
保密法規定,匯編屬于國家秘密的內容,應當按照規定報批,不得擅自改變原件的密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圍。絕密級涉密載體禁止匯編,確有工作需要的,須征得原定密機關、單位或上級機關、單位同意。
選取涉密文件資料匯編成冊,一定要逐份、認真核對密級及保密期限。對于時間較久的涉密文件資料,還要注意核實其是否已超過保密期限,有無降密、解密等情況,要確保所匯編文件都有據可查,精準無誤。
編輯整理:依規操作勿逾矩
匯編工作涉及文件資料數量較大、來源復雜,這給編輯整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在匯編過程中,涉密與非涉密文件資料要分開整理存放,防止出現“密”與“非密”混合導致的泄密問題發生。要和原文件認真、反復比對,確認密級、標題、文號、發文單位及年份等等,避免漏看、漏審,出現弄錯文件、忘記標注密級或者密級高低誤標等情況。
同時在匯編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涉密載體制作有關規定,嚴禁出現在非涉密計算機上編輯整理、互聯網郵箱傳送國家秘密、非涉密復印機復印涉密文件資料等違規操作。
匯編本形成后,要按照匯編文件的最高密級和最長保密期限,在匯編本封面標注國家秘密標志,每本匯編本還要打印編號。
保存使用:嚴格管理勿擴散
涉密文件資料匯編本因為涉及的秘密文件較多,一旦保密不善造成丟失或者內容泄露,往往會導致國家秘密大范圍的失泄。
在使用時,要按照匯編本中文件資料所限定的最小知悉范圍使用,不得擅自擴大知悉范圍,確需擴大知悉范圍的,應當經原制發機關、單位同意。
對于匯編本的印制、發放數量要做到心中有數,對于匯編本的使用情況要隨時跟蹤掌握,要按照匯編本的編號逐一登記發放,確保一旦出現問題有據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