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的涉密文件
長假前一天,快下班了,嚴小保正在挨個辦公室巡查,提醒大家要收好文件、關閉電腦、鎖好門窗,突然手機響起來。“你好,是嚴小保嗎?這里是市保密局,請你回辦公室接聽座機電話”。嚴小保心里咯噔一下,趕忙跑回自己的辦公室,鈴聲正在不停響著。接起電話,市保密局的同志給嚴小保講述了事發經過,“今天我們例行網絡巡查時,在你單位門戶網站上發現了2份文件有問題,請立即協助核查并進行密級鑒定。” 嚴小保放下電話,連忙打開外網電腦登錄單位的門戶網站,在“政策發布”欄目里,果然找到了這兩篇文章。其中一篇是單位自己發的文,標題是《關于開展XX長假前走訪慰問的通知》,左上角赫然標著“秘密”字樣;另一篇是轉發文件,用圖片格式發布,標題為《關于排查XX風險的緊急通知》,沒有標密,但文號是“市委密電”。 嚴小保大吃一驚,趕緊去找辦公室負責公文核稿和信息發布的謝小米。謝小米背著背包吹著口哨正準備下班往外走,聽到這個情況撓撓頭,想了半天才想起來這兩篇文章的來源。“第一個通知是咱們單位自己發的,領導催得很急,強調這件事特別重要,為了能引起各相關部門的重視,我特意標上了‘秘密’級,文件印完后就趕緊發到網上了。另外一個是市委發來的通知,為了節前能讓大家看到,我也抓緊掃描后發到了網站上。” 弄清楚情況,嚴小保馬上讓謝小米把兩篇文章從網站上刪除,并按照市保密局的要求,把謝小米的電腦封存,送到市保密局核查。經鑒定,第一份文件不屬于國家秘密,第二份文件屬于秘密級國家秘密,謝小米因為違反保密規定,被給予紀律處分。單位也因為管理不嚴,被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 “保密觀”有話說 定密工作是保密管理的基礎,只有定密準確,才能確保有限的管理資源準確用于對國家秘密信息的保護。按照保密法要求,國家秘密確定應當履行相應的程序,首先由文稿起草人預先擬定密級,經本單位確定的定密責任人審核批準后方可生效。工作中,既要防止定密過多過濫、胡標亂寫,又要防止高密低定、有密不定。案例中謝小米私自亂標密也是一種違規行為。 此外,在門戶網站、報刊、社交媒體乃至內網公開平臺上發布信息,都必須經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程序與定密類似,首先應當由承辦人提出擬進行信息公開的意見,按照公文審批流程和權限進行審批,最終由單位負責人批準后方可公開,公開時還應詳細登記備查。凡涉密文件、密碼電報、工作秘密信息等,都不得在公共信息平臺上公開發布,更不允許以遮擋密級的形式,擅自將涉密文件掃描后刊登。 實際工作中,為減少工作環節,避免重復報批,可以將定密工作和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嵌入到辦文流程之中,在公文審批單的醒目位置體現定密、信息公開的相關要素,如“密級”“保密期限/解密條件”“國家秘密事項名稱”“是否公開”等,作為必填項目,提醒承辦人在起草文件時即加以認真研究,慎重提出意見。公文核稿和審批時,相關領導和同志既對文稿內容把關,也對定密或信息公開的意見進行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從而真正實現保密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