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后是龍的傳人。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歲回律轉,新元肇始。我們迎來了農歷新年——甲辰龍年。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早在8000多年前,神州大地就出現了“龍”的造型;3000多年前,甲骨文中就有了“龍”字。千百年來,龍已成為中華民族一份獨特的文化瑰寶和歷史積淀,匯聚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龍”字看中國的保密文化。
九龍壁:隱壁保密護家宅
龍能升天入海,興云吐霧,還能致雨生泉,是中國文化中至高無上的圖騰,也是古代皇權的象征。我國宮廷建筑中,隨處可見龍元素裝飾主題,而“九龍壁”作為其中的“頂流”,更是以獨特的藝術設計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人們了解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九龍壁(故宮博物院藏)以琉璃磚雕刻了九條翻騰跳躍于云海之中的巨龍,象征皇權和天子之尊
其實,九龍壁屬于古建筑照壁的一種,古時也稱“隱壁”(影壁)。古代深宅大院,往往會在大門口或剛進門的地方豎一座隔墻保護家庭隱私,阻斷外人窺探內宅空間的可能。設在院門內的屏墻為“隱”,設在院門外的屏墻為“壁”。
后來,隨著建筑工藝的演進,工匠們開始在隱壁上探索更多的藝術裝飾。隱壁也一步步走入皇廷,最終產生了造型精美的九龍壁。
我國現存著名的九龍壁有三座,分別在北京故宮、北海公園和山西大同
而據央視新聞披露,總臺2024龍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龍辰辰”爪的靈感來源就是九龍壁。
大國重器:飛龍在天耀中華
乘風飛天、下海逐浪、遁地無痕、叱咤馭電,當無所不能的“龍”遇到大國重器,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從“華龍一號”的核能之光,到“蛟龍”號的深海探索;從“鯤龍”號展翅飛翔,到“雪龍”號的破冰前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我國,還有很多大國重器以“龍”為名,彰顯出中華民族銳意進取、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
1月31日,“有龍則靈——2024甲辰龍年生肖特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幕。展覽將龍元素與大國重器相結合,設計了五條科技龍IP形象。圖為小朋友觀看“雪龍2”號科考船宣傳片
這其中,還有大名鼎鼎的“龍”系列戰斗機。目前,該系列中名號最響的當屬代號為“威龍”的殲20。它的同胞兄弟們,則是同樣盛名在外的“潛龍”(殲16)、“梟龍”(FC-1)、“猛龍”(殲10)和“應龍”(殲11)等。
2022年,航空工業發布軍機系列命名,“龍”系列為陸基戰斗機
古人有言,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在大國重器的研發過程中,保密管理構成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科研工作者秉承著“什么也不說,祖國知道我”的信念,雖干驚天動地事,卻甘做隱姓埋名人。
為了嚴格保密,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始終沒有告訴父母兄弟自己的真實職業。有一年,弟弟宋文鴻探望他,無意間看見書柜里有幾本醫學類書籍,回去后便對家人說:“哥哥現在可能已改行當牙醫了!”直到后來,我國對殲10適度解密,一些報紙和雜志開始在公開報道中稱宋文驄為“殲10之父”,家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幾十年,他都是在研制飛機啊!
“保密觀”龍年說龍,說的是國家歷史,是民族文化,也是沉淀在歲月長河中的保密元素。這些“保密之龍”將見證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龍馬精神、龍騰虎躍、龍行龘龘、龍騰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