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共有17家廣東企業上榜。其中,6家廣東國企闖入世界500強榜單,這里既有連續12年上榜的熟悉身影廣汽集團,也有去年晉級的“新面孔”廣東廣新控股集團、廣州工控集團。
《南方》雜志記者梳理世界500強榜單發現:廣汽集團位居第181位,穩居200強以內;連續4年上榜的廣州市建筑集團,位居第361位,較上年前進19位;連續5年上榜的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位列第370位,比上年上升21位;去年首次上榜的廣州工控集團,位列第394位,較上年躍升20位;首家入圍世界500強的省屬企業廣東廣新控股集團位列第414位,比上年提高13位;連續4年入圍的廣藥集團,位居第417位,比上年提高9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6家廣東國企何以闖入世界500強?背后有著怎樣的發展動能?
從12年前零的突破,到近五年來不斷出現新面孔,再到整體排位不斷前移——“世界500強”廣東國企軍團的爭先進位,是廣東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直觀寫照。
2023年,廣東廣新控股集團首次登上世界500強榜單
做強靠改革
6家闖入世界500強的廣東國企,其中有三家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分別是廣東廣新控股集團、廣州工控集團和深投控。
2023年,廣東廣新控股集團和廣州工控集團雙雙首次登上世界500強榜單。這兩家國有企業,有頗多相似之處——2019年底,廣東廣新控股集團由原廣新集團與原絲紡集團重組合并而成。同在2019年底,廣州工控集團宣告成立,先后由萬寶集團、廣鋼集團、萬力集團、廣智集團等四家廣州市屬工業企業重組形成;兩者都以制造業為主業方向,廣東廣新控股集團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廣州工控集團則聚焦以新興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裝備為主的先進制造業。
重組改革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規模效應,也增強了跨越式發展的優勢。
立足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定位,廣東廣新控股集團、廣州工控集團先后開展了資本運營、投資管理、混合所有制改革、資產盤活、人力資源等系列變革。
廣東廣新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肖志平舉例道,作為“中樞”的總部,改變了以往純管理型模式,新設立資本投資中心等部門,服務集團融、投、營、退四大功能;針對集團三類不同的企業形態,實施“一企一策”投資授權,“為經營班子層層松綁”。同時,圍繞主責主業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壓縮層級,突出投資功能。
對內自我革命重塑企業組織力的改革,鍛強了廣東廣新控股集團、廣州工控集團的“筋骨”,為沖刺世界500強筑牢了根基。
2020年,深投控首次擠進世界500強。這背后,也離不開持續深化改革。
早在2016年,深圳市國資委提出對標新加坡淡馬錫,推動深投控探索完善國資監管運營體系。“深投控主要從授權、法人治理、選人用人、激勵約束、風險管理等機制上著力,有效釋放了企業的活力。”深圳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任萍表示。
對標世界一流的改革,強化了深投控的投資“戰力”。
2016年到2020年,深投控總資產和營業收入增幅分別達111%、399%。截至2023年底,公司合并總資產11529億元,全年實現營收2904億元。深投控被國務院國資委譽為“全國國企改革尖兵”“改革先進典型”“新國企改革典型樣板”,改革經驗獲全國推廣。
惟改革者進。敢于改革、勇于探索,通過改革將國企優勢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打破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功能,是這批國企“翹楚”登上世界500強榜單的關鍵密碼。
做優靠創新
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制造起家的廣汽集團,在廣東國企中最早躋身世界500強。廣汽集團管理層深知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掌控未來。早在2005年,廣汽集團開始謀劃做自主品牌,投入資金、人才搞研發。2010年,自主品牌傳祺的首款新車正式下線,一進入市場就創造了震驚業界的傳祺速度——連續6年年均復合增長率85%以上,帶動集團營收大幅提升。
持續的研發創新,是廣汽集團保持旺盛競爭力的基因。到目前為止,廣汽集團累計投入自主研發資金近500億元,建成了“三國五地”全球研發網,擁有研發人員超過7000人,專利申請總量近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40%。
在廣州工業版圖中,廣州工控集團可謂舉足輕重。這家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的“工業航母”,大塊頭里面隱藏著一批“實力派”。
2023年8月,廣鋼氣體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廣州工控集團自主培育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創造了多個“第一股”紀錄。“生于傳統”卻“成于高新”的廣鋼氣體,最引以為豪的是實現了超高純電子大宗氣體供應的國產替代,為國內芯片的突破提供了保障。
廣鋼氣體是廣州工控集團“硬實力”的一角。截至目前,廣州工控集團擁有90家高新技術企業、76家專精特新企業、15家“小巨人”企業、6家上市公司,5家企業列入國務院國資委“科改企業”,累計擁有237個國家、省、市各類研發平臺。
廣州工控集團將存量企業打造為細分領域龍頭的同時,也圍繞廣州產業鏈供應鏈的需要并購一批專精特新“強鏈補鏈”。“集團通過延長產業鏈、深化創新鏈、做優資本鏈,實現核心功能增強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廣州工控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福鑄說。
廣藥集團何以連續4年入圍世界500強,成為制藥分行業榜單中唯一的中國企業?同樣靠研發創新。
目前,廣藥集團已建成各級科研平臺近90家,其中國家級科研機構8家。擁有抗體類生物藥、化學藥創新藥、中藥新藥等在研項目200余項,其中在研創新藥達21個,以科研成果為支撐培育企業發展新增長點。
創新決勝未來。廣東國企誕生的這些世界500強,堅持以科技創新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通道的過程中不斷實現高質量擴張。
做大靠市場
廣東國有企業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也紛紛邁出拓展海外市場、深度參與全球化進程的步伐。
2014年,廣東廣新控股集團走出國門,參股印尼廣青鎳業60萬噸鎳鐵冶煉廠及其配套電廠項目,拉開了投身共建“一帶一路”的序幕,成為廣東國企“出海”的經典案例。
順應產業出海時代浪潮,廣東廣新控股集團在過去10年里先后推動了鎳合金、不銹鋼、鋁型材等產業在印尼、越南、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布局配套產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融入全球市場,展現出巨大的活力與潛力。
提升經營國際化水平,是國有企業邁向世界一流的必經之路。
廣汽集團堅持整車出口和本地化生產“兩條腿走路”,加快“出海”的步伐——2023年,廣汽集團出口汽車超7.5萬輛,同比增長130%,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長更是高達190.2%;泰國、馬來西亞、尼日利亞等整車KD工廠已投產,印尼工廠也將于今年投產。如今,廣汽集團完成了中東、美洲、非洲、東南亞、東歐5大板塊、68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布局。
“我們不斷強化國際化戰略,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出口50萬輛。”廣汽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加快研究開展在海外的本地化生產,從“走出去”真正轉為“走進去”,扎根海外市場、打造“全球車企”。
建筑行業,是一個市場化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但廣州市建筑集團卻走出了一條不斷上揚的增長曲線。從經營收入來看,從2016年的412億元到2019年首次突破1000億元,再到2024年突破3000億元,廣州市建筑集團營收實現幾何級增長。
“我們守住廣州本土市場基本盤的同時,不斷向外拓展。”廣州市建筑集團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廣州市建筑集團已建成覆蓋全國的6大區域總部;在沙特阿拉伯、越南、尼泊爾等全球眾多項目背后,也都能看到廣州市建筑集團的身影。“立足廣州,拓展省內,開拓省外,走向國際”的市場格局,讓廣州市建筑集團得以快速做大增量、提升規模。
千帆競渡,奮楫者先。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廣東國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經驗啟示,也是未來更多廣東國企沖刺世界一流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