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有這樣的年輕人,大有希望啊!”。王先生面對媒體,激動地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王先生所指大有希望的年輕人是省交通集團下屬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兩名普通的基層員工,城月路政中隊路政員李云豐和城月收費站站長信亦凡,他們做了什么事情,王先生為何發出如此感嘆?
6月13日,王先生在海南工作的兒子突發重病,急需親人簽字動手術。年過六旬的王先生夫婦從河南開車緊急趕往海南。6月14日晚上10時,大雨滂沱,王先生汽車在湛江高速公路麻章路段意外拋錨,由于長途奔襲和路況原因,輪轂發生變形,已無法行駛,但最后一班往海南的輪渡離開船時間已經所剩無幾。萬分緊急之際,省高速公路公司湛江分公司城月路政中隊李云豐同志巡邏路過,了解情況后,隨即請示上級,連夜護送王先生老伴前往海安鎮趕上最后一班輪渡過海。返回后,李云豐又會同一直陪著王先生修車的城月收費站站長信亦凡一起為其安排住宿,為已經一天沒有吃什么東西的他送上熱的盒飯。當晚一點多,王先生老伴打電話告知,已經成功搭船過海,如果再晚5分鐘,就趕不上那最后一班船了。由于王先生老伴及時趕到海南某醫院,兒子的手術得以順利開展,現已轉危為安。事后,李云豐和信亦凡悄然離去,王先生想感謝他們,卻連名字都不知道。當記者找到他們時,他們也不想接受采訪,因為在他們眼中,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他們認為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幫一把忙,這是最平常不過的了。6月19日和6月20日的《湛江晚報》對李云豐、信亦凡兩位同志的先進事跡進行了詳細報道。
李云豐、信亦凡兩位同志為民服務、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是省屬企業學習貫徹“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新時期廣東精神的生動體現,更是長期奮戰在基層一線兢兢業業、無怨無悔、樂于奉獻的員工縮影。該事件報道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和贊賞。李云豐、信亦凡兩位同志是新時期“廣東精神”的實踐者,是廣大黨員干部和企業員工學習的好榜樣。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實在在的。
下半年,省國資委黨委將全面實施“書記項目”,把對標管理引入黨建工作。即同級黨組織對應同級黨組織標桿、同級工作部門對應同級工作部門標桿、同級黨組織書記對應同級黨組織書記標桿、黨員對應黨員標桿,開展對標管理。國資委系統廣大黨員群眾在開展對標活動、樹立標桿時,不僅要向先進黨組織、黨員學習,也要向身邊如李云豐、信亦凡這樣的普通員工學習,確立學習目標,注重學習方法和效果,結合實際,立足崗位、為民服務、爭創一流,為企業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