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印發了《關于表彰2021-2022年度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五四紅旗團支部(標兵)、優秀共青團員和優秀共青團干部的決定》(粵團發〔2022〕14號),廣東珠江船務有限公司團委(以下簡稱“公司團委”)被授予“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在這個光榮而特殊的年份,公司團委獲此殊榮意義非凡。這既是公司團委在公司黨委和集團團委的領導下,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帶領團員青年踐行“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奮進縮影,也是對珠江船務青年職工以更加昂揚奮進姿態建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激勵與鞭策。
攻堅突擊,大戰大考有擔當
當好“突擊隊”,助力疫情防控有效度。近年來,面對反復的疫情考驗,公司團委發揮“黨有號召 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在一次次的戰“疫”大考中貢獻了硬核青春力量。2020年疫情防控關鍵時刻,響應公司黨委號召,公司團委成立青年戰“疫”突擊隊,在粵港水路戰疫一線任勞任怨、沖鋒在前,為圓滿完成4591人滯留旅客和同胞水路轉運、開辟“水上駝峰航線”轉運防疫物資17噸、累計運輸2680個隔離房屋及設施助力香港抗疫貢獻了青年力量。2021年,公司團委先后組織49名青年員工在當地社區聯防聯控一線參與青年防疫志愿活動8次。
2022年,在香港暴發第五波疫情的關鍵時期,珠江船務旗下11家貨運碼頭為援港物資開辟水上快捷轉運通道,公司團委迅速成立6個助港抗“疫”青年突擊隊,數百名青年職工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堅守物資運輸一線,不講條件、加班加點,高效完成方案制定、運力調度、物資裝卸、運輸配送等任務,與時間賽跑全力做好供港物資的快捷轉運。截至4月30日,青年員工助力珠江船務順利完成約9.8萬個集裝箱,共計33.8萬噸,包括中央援港臨時隔離設施約11184件,口罩約2.7億個,快速檢測包約8.4萬箱等供港物資的運輸,相關工作獲得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報道共計84篇次。此外,在了解到廣州市青年聯合會一批馳援香港抗疫的愛心抗疫物資需要通過水路通道轉運時,公司團委積極響應、統籌協調,第一時間協助搭建全鏈條的物流通道,幫助市青年聯合會完成1萬余箱的愛心抗疫物資轉運,為做好疫情之下香港緊急防疫和民生物資的快速轉運貢獻青年力量。
當好“生力軍”,服務生產經營有力度。響應黨委號召,公司團委通過在關鍵崗位和急難險重任務中成立青年突擊隊和志愿隊,在港口、碼頭、綜合保稅園區內等業務現場,組織開展“美麗港口 我在行動”“情暖旅途 ”等活動,帶動110余名青年員工立足本職崗位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推動重點項目建設、護航旅客順暢出行,服務達2000人次,為南沙物流園單日訂單出倉數量突破52216個的歷史記錄出一份力。
把準方向,思想引領有力度
公司團委始終把強化青年員工思想引領放在工作首位,以正確的政治方向為青年成長導航。一是用黨的理論成果指引青年,開展“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強國有我 請黨放心”等專題學習會、主題團日活動,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各類主題教育活動207次,覆蓋2633人次;二是用好網絡載體豐富日常學習,完成“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38期,依托線上媒介關注青年訴求及思想動態;三是強化榜樣對青年教育引領作用,開展“致敬抗疫英雄 踐行青年擔當”“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榜樣力量”等主題團日和先進事跡報告會,引導青年向身邊榜樣學習,樹好人生“航向標”。
貼近青年,品牌活動有特色
圍繞青年需求,用豐富的活動載體打造匯聚青年力量的“融合劑”。一是著力創響志愿服務品牌,依托珠江船務“聚力灣區”青年志愿隊,在琶洲口岸設立大灣區商務人才培養基地和青年志愿隊實踐基地,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契機,在“3.5學雷鋒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累計開展志愿活動12次覆蓋近220人次,努力樹好團工作“金字招牌”。二是創新豐富青年活動形式,先后組織“悅學?青聽”“數字灣區 青創未來”等青年主題沙龍活動,引導青年員工參與創新創效。“青春志愿行 奮進新征程”“學史悟初心 團聚正能量”等形式豐富的主題團日活動吸引了廣大青年熱情參與,三年來共開展66次主題活動覆蓋370余人次。三是發揮先進示范激勵作用,從一線青年職工中挖掘選樹先進,組織開展內外部表彰,近三年來共獲得省屬企業團工委和集團團委授予54項集體及個人榮譽,在團內推動形成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從嚴治團,組織建設有抓手
完善健全團青工作機制,落實廣東共青團加強團的基層建設提升組織力三年行動“命脈工程2.0”命脈工程。一是黨建帶團建工作取得實效,在黨建帶團建工作中找準融合發力點,發揮青年員工在新媒體宣傳工作方面的主觀能動性,為落實黨委宣傳思想工作貢獻力量,原創拍攝短視頻、微黨課等作品共50余個,其中《珠江船務24小時》刊登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將推薦優秀青年入黨和向黨組織舉薦優秀青年人才結合起來,三年來共完成28名青年員工“推優入黨”。二是從嚴治團抓常抓實。健全完善團青工作機制,嚴格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建立換屆提醒機制、團組織工作計劃制度和團委(擴大)會議例會制,加強智慧團建系統操作指引培訓,近三年來,智慧團建系統業務響應率和年度“兩制”完成率提升32%,扎實做好“展翅計劃”“圓夢計劃”,三年來共向在校學生和港澳臺大學生提供44個實習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