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廣州市國資委直屬企業支付改革成本5.6億元!記者昨日(16日)獲悉,作為廣州市2500多億元國有資產的監管者,市國資委在成立的第一年出資5.6億元,用于支付直屬企業改制重組安置職工及企業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而今年上半年,僅國資委直屬的嶺南集團支付的改革成本就達6726萬元,預計今年全年的改革成本規模將超過去年。
改革成本用于安置職工退休人員
盡管廣州市國資委作為被授權代表廣州市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管理廣州市約2500億元的市屬國有資產,集中了廣州市國有工業企業的大部分優良資產,但為直屬企業“減負”仍成為構建國資監管框架的重要舉措之一。
據介紹,5.6億元國企改革成本,用于改制重組安置職工方面為3.76億元,用于企業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費用為1.65億元。費用主要用于解決轉制、關閉企業退休職工的醫保問題;關、停、并、轉企業職工安置問題;退休職工進行一次性計劃剩余補貼政策落實等,廣州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離退休職工關心的問題。其中包括為16戶困難的國有企業申請辦理財政借資購買醫保,涉及退休職工4000多人,為市困難企業遠景包裝裝潢印刷廠解決200多名退休職工的醫保問題。
培育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
市國資委方面表示,花重金為直屬企業減輕“包袱”,一方面是通過解決目前國企轉制、重組中出現的關系職工利益的問題,來理順企業內部的“結構調整”;另一方面,由此積極支持大型企業集團實施主輔分離改制,突出核心業務,分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培育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加速國企改革。
事實上,在廣州市國資委成立之初,有關負責人就透露,今后廣州市國資委的工作方向就是國有資產的“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國資委將引進外資、民資的力量來改造國有大中型企業,鼓勵國企進入資本市場開展資本運營,推進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重組與再造,并加快劣勢企業經由產權市場通道適時退出。
廣州市國資委主任趙小穗介紹,“十一五”期間廣州市國資委將明確國有經濟結構調整方向和重點,全面指導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重組,并將從發展、優化和推出三個層面推進國有資本向基礎性產業、重要產業和新型戰略產業集中,發揮國企在汽車、裝備制造、能源、醫藥、酒店、旅游等板塊中的關鍵作用。
推招股平臺機制避“拉郎配”之嫌
事實上,廣州市國資委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不僅順利完成了國資委機構本身的組建和磨合工作,在不斷理順國企內部結構的同時,已陸續開始推出一系列措施,加速國企改革。
作為國有企業的出資人和管理部門,各地國資管理部門一直扮演著“裁判員”和“運動員”的尷尬角色。在國企招商和改制中,政府許多作為被指責有“拉郎配”的嫌疑,如何擺脫這種尷尬角色,找到一個創新的載體,成為各地國資管理部門非常頭疼的事情。而在兩個月前,廣州在這方面作出了嘗試。
6月27日,廣州市國資委會同市外經貿局共同舉辦了“廣州國企及戰略投資者合作交流會”,據悉,這次一口氣推出66個項目的交流會是廣州市近年來國企改制的最大動作,涉及機械裝備、房地產等多個行業重點國有企業招股項目,總金額達300多億元。
與此同時,此次招商引資的條件近乎苛刻:“這些優質國有資產的目標投資者應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全球500強企業,二是中央和省屬大型企業,三是行業內知名民營企業。我們明確地表示不歡迎基金和融資機構。”
這樣一次引資行動,實際上通過市國資委專門委托廣州市產權交易所打造的“廣州國企招股平臺”進行。
據悉,通過“廣州國企招股平臺”引資將是廣州市國資委招商引資的一種長效機制。中山大學教授關智生認為,通過第三方獨立機構來運作國企招商引資,除了政府角色定位清晰外,“在產權轉讓價格上也可以做到透明,通過進場公開掛牌交易可以充分發現買主,通過各類意向受讓人的競爭可以有效發現價格?!?/p>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