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近期,《珠海市國有經濟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出臺,展望未來五年,珠海國有經濟與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按照珠海市第五次黨代會“再造一個新珠海”的要求,以和諧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和產權流轉為主線,以資源整合和戰略改組為突破口,以激勵和監管為保障,建立和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需要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新體制、新機制、新方法和新制度;增創體制、產業、人才、戰略新優勢。力爭我市的國資監管和國企改革成為全省的排頭兵。
精要:
總體思路
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進而有為、退而有序,加強引導、注重流動”的方針,以和諧發展為主題,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壯大國有經濟總量;以結構調整和產權流轉為主線,積極推進國有經濟戰略重組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進入資本市場、推進產權主體多元化和實施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改革為突破口,實現引進戰略投資和促進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和關鍵領域集中;以產業結構調整、產權結構調整、資本結構調整和企業結構調整為關鍵,打造一批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和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群體;以財務監管、考核評價、收入分配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為重點,完善企業經營機制和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戰略目標:
一是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實現體制更完善;二是進一步健全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管理更科學;三是進一步加快資源整合和行業調整,實現結構更優化;四是進一步推進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實現資本更集中;五是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經營效益,實現效益更明顯。
主要目標和階段任務
未來5年,要大力推動國有資本向基礎設施投資、公用事業、能源石化、現代物流業、交通運輸業、家電制造業、特色文化旅游、房地產等領域集中。國有資本要繼續在城市新區投資開發、交通設施投資建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等領域發揮引導和帶動作用。公用事業領域要繼續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改革,通過國際戰略招募等方式引入國際上知名的產業投資者。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發展資本市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對于一般競爭性行業,實施分類指導和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對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實現國有資本的有序退出。
為了全面實現規劃期間的總體思路,本綱要采用“總體規劃、分段實施、定性描述、定量評價、遠近結合、注重實效”的方式分兩個階段確定主要目標和階段任務。
第一階段,到2007年底,國有經濟的產業結構、產權結構調整初步完成,國有企業競爭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繼續完善并協調運轉。企業經營的規模指標、盈利指標和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達到預期效果。
第二階段,到2010年底,國有經濟的產業結構、產權結構調整全面完成,國有企業競爭力得到較大提高,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全面建立并協調運轉。企業經營的規模指標、盈利指標等達到或超過全國同行業優秀值,引入戰略投資者工作和產權多元化工作全面完成。
重點:優化結構固本培源和諧發展
珠海市第五次黨代會和市政府工作報告,對我市國有企業新一輪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強調“深化國企產權制度改革,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做大做強現有的大企業。”也就是說,在“十一五”期間,我市將從國有經濟的整體出發,收縮戰線,集中精力,保證重點。
有進有退,進一步向基礎產業和優勢領域集中
從戰略上調整和優化國有經濟結構和布局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要任務。國有資本根據自身特質,應當投入在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限長、利潤率不高、社會公益性強,市場機制作用受到限制的行業中,以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比較優勢;在競爭性行業中,由外資和民營資本作為主力軍,國有資本只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
國有資本繼續保持控制力的領域涉及全市經濟發展所必須的重大資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全市人民群眾生活所必須的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區域性壟斷領域;有利于帶動全市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的特殊項目。
在基礎設施投資開發方面,由于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具有投資大、回收期長、偏重社會效益等特點。而國有資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顧的特性恰恰能夠在該領域中發揮積極作用,將市場機制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通過在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融入巨額投資建設資金,對相關項目進行整體策劃和商業運作,獲取收益后償還貸款,從而大大加速了城市的發展速度。今后,國有資本要繼續在城市新區投資開發、交通設施投資建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等領域發揮引導帶動作用,并探索在工業區、功能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區域的商業化運作。
港珠澳大橋興建,以及廣珠鐵路、江珠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交通運輸業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要抓住珠海機場引入戰略合作伙伴的契機,充分利用目前交通運輸的資源優勢,以水運、陸運和空運的站場、設備和網絡為依托,大力發展跨境運輸和海陸空聯運等客流業務,優先探求對粵西及“泛珠江三角”客運站場和客運線路的收購,盡快打造跨區域的客流聯運網絡。
隨經濟總量的不斷提升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物流運輸將是珠江三角洲下一步發展方向。國有資本可以利用其在物流業的先天優勢,借助區域發展的機遇,積極參與和引導發展空港物流、海陸物流,并積極尋求在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空間。
此外,國有資本要繼續發揮在電子設備制造業的優勢,在通過資產重組和戰略招募等方式積極支持空調工業產業的發展,打造空調行業的“航空母艦”和“世界級單打冠軍”。積極培育玻璃纖維布等新材料工業,通過引入新的激勵約束機制和重組上市等方式培育行業的領頭羊。
十一五期間,國有資本整合調整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產業及領域還包括特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能源石化等,著力打造珠海“航展”和“國際賽車”兩大特色文化品牌;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資源和融資功能,因地制宜建設不同檔次、風格各異的房地產項目;保持國有資本在電力、PTA化工原料、LNG接收站和燃料油碼頭等能源化工的參與和引導作用。
在一般競爭性領域,根據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大我市經濟總量、實現企業做大做強的要求,主要運用市場機制和企業發展規律建立國有資本的進退機制,實現劣勢國有企業有序退出。加快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的步伐,鼓勵非國有企業、個人和境外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推動非上市國有企業股權結構的調整和股權交易。通過逐步減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實現國有資本的優化配置。以資本保全和增值為目標,通過規范的產權市場來實現國有資本的流動和重組。
“十一五”期間,要以市場為導向,推進聯合重組,發展一批大公司和企業集團,調整和優化所有制結構。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通過上市、兼并、聯合、重組等形式,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使之成為調整結構和產業升級的主導力量。
變“一股獨大”為產權多元化
“十一五”期間,將進行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有序減持。市屬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應有計劃地將國有股權通過定向配售或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比例保持在25%左右的相對控股地位,部分企業甚至可以全部退出。
部分優先發展領域的骨干企業可以在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制中,將部分比例的股權通過戰略招募的方式向產業投資者定向配售,或者通過IPO方式向社會公眾和機構投資者配售,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的目標。
此外,會繼續做好國有資本從劣勢領域和劣勢企業退出的工作,對于經營效益欠佳、發展空間不大的中小企業要繼續通過公開市場轉讓等方式出售,實現國有資本的徹底退出。
在產權多元化改革中,突出的重點是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制度改革。根據目前國內和港澳的典型做法,結合我市公用事業改革的實際情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改革的基本模式為:政府擁有、特許經營、全面規劃,統一管理、依法監管、市場調節。
市政公用事業大多為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所需的投資金額大、周期長。因此,我市會積極在管道燃氣、公共汽車和城市供水三大領域中率先推進特許經營改革。按“三步走”的戰略繼續深化市政公共資源性資產與企業的法人財產分離;通過完善運作機制和按現狀授權,明確特許經營的主體及有關各方的權利義務;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和轉變經營機制,逐步實現企業的產權主體多元化。
實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后,城市供水、管道燃氣、公共交通等企業的產權連同特許經營權(無形資產),可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出售股權的方式、或進入資本市場降低國有股權比例的方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今后對公用事業可經營性項目,政府不再作為主要投資者直接投資建設,而通過合資、合股、BOT等方式吸引外資、民資等社會資金,逐步形成投資、經營、回報的良性循環。
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和機制
國有企業改革,首先要提高國資監管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能力。《規劃綱要》指出,在職能轉變中,角色上要從原來的國有企業的管理部門向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轉變,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正確行使好出資者的重大決策、資產收益、經營者選擇和資產處置等權力,既維護國有出資人的合法權益、又充分尊重企業的獨立法人財產權,切實做到“到位”不“越位”。
規劃還指出,要減少管理層次,建立國資監管部門監管——企業(集團)經營的“扁平架構”,解決國有企業出資人“缺位”、管理層次過多、代理鏈條過長和代理成本過高的歷史問題,維護所有者權益,維護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
通過結構調整的資產重組減少企業戶數,擴大企業規模和競爭能力,將產權主體直接控股并擁有實際經營管理權的企業戶數控制在合理范圍,特別是要減少純管理型國有企業的戶數,以便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效率。
激勵約束機制和制度在國資監管中不可或缺。除繼續完善企業績效考核制度和企業經營者年薪制外,“十一五”期間還會探索增量獎股的長效激勵機制。
根據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的精神,借鑒TCL集團的成功經驗,在完全競爭領域中選擇一批產權清晰、規模適中、內部管理規范、有發展前景的國有企業實行經營者增量資產獎勵股權的新機制,條件成熟后在符合要求的企業中逐步推廣,使經營者與企業結成新型的產權關系,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另外,還要完善以企業財務監督為突破口的監督機制。督促企業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重大資金活動和大額資產處置按照既定程序和要求運作,重大財務問題及時報告和處理。監督企業決策程序是否規范,決策依據是否充分,決策責任是否明確。特別是對外投資項目,在形式審核和實質審查方面都要制定明確的要求和規定,盡可能地避免和減少決策失誤和損失。
繼續全面推行企業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切實加強職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凝聚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內部審計機構把好事后監督關,抓好年度審計、離任審計、專項審計、效能監察等工作,及時解決和處理發現的問題。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最終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經營班子在董事會的領導下,依法履行職責,做好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企業黨組織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并適應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改進發揮作用的方式,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職權,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
健全獨立于公共財政預算的全市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制度,在試點企業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具體可以通過三步走的方式逐步建立完善國有資本預算體系:第一步,以建立生產經營企業財務預算體系為重點。主要做好成本控制預算、投資管理預算,編制規范的財務預算報表,并建立有效的預算調整機制和決算管理制度。第二步,以建立集團公司經營管理預算為重點。主要做好重大項目投資預算、融資及資金管理預算,建立控股企業的整體預算體系。第三步,以建立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為重點。主要做好國資委作為出資人的收益管理預算、投資管理預算,正式建立獨立于公共財政預算的全市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制度體系,同時理順與財政、市政府和市人大等部門的關系。
從珠海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具有業務和管理綜合素質的復合型高級人才還很缺乏,面向國內外企業家人才市場引進高級管理人才的大門還未打開。一方面現有的企業家隊伍仍帶有一定的計劃經濟的色彩,經營者職業化進程緩慢。今后,我們將挑選一些有一定規模和發展潛力的企業,打破地域界限從外地聘請一些高級管理人才,充實企業領導班子,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同時在試點企業中逐步推行經營者職業化,建立職業經理人隊伍。
來源:珠海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