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摸清我委監管企業“家底”,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及財務狀況,經市政府批準,從2005年10月份開始,我委對列入監管的企業開展了清產核資工作。幾個月來,在市委市府的領導下,我委精心組織,統籌兼顧,狠抓落實,經過各企業、有關中介機構、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第一批國有企業清產核資工作已基本完成,為下一步開展業績考核、改革重組等監管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也為年中即將開展的第二批清產核資262戶企業(主要包括不正常經營的關停企業)提供經驗。
首批清產核資企業主要包括正常經營企業以及個別近期要進行改革的不正常經營企業,共170戶。在我委的精心組織下,本次清產核資嚴格實行統一組織、統一政策、企業清查、中介審核、國資批復的辦法,從帳務清理、資產清查、價值重估、損失認定、資金核實和完善制度等六個方面抓好各項工作。自2005年10月11日召開清產核資工作動員會后,各企業相繼成立了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認真開展帳務清理、資產清查等各項清產核資工作。為幫助企業開展好清產核資工作,我委加強了督導和協調工作,一是在10月中旬舉辦了兩期由企業財務負責人、經辦人、中介機構審計經辦人參加的清產核資業務培訓班;二是統一選聘并委托了7家中介機構,有效地保證了清產核資工作質量;三是多次召開由直管企業、主管部門、中介機構以及有關企業參加的碰頭會、匯報會,深入企業調研了解情況、解決問題。
經過企業清查和中介機構審計,各企業清產核資主體工作于12月基本結束。2006年1月開始,我委對各企業上報的清產核資結果進行審核,目前審核批復工作進入掃尾階段。通過清產核資,基本上摸清了監管企業的家底。
我委將在清產核資審核批復后,開展清產核資效能監察工作,認真分析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查找和堵塞管理漏洞,明確責任,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績效考核等監管工作,建立國有資產流失責任追究制度。
(肇慶國資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