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作為“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的第一年,無疑將成為開好局鋪好路的關鍵之年。
日前,在談到啟動新一輪國企改革時,市國資委主任郭毅告訴記者,根據“十一五”規劃綱要和深化改革實施意見目標,2006年珠海將全情投入、務求實效、重點做好八大戰略性工程,其中包括,全面完成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進一步推進政府公共資源特許經營改革;進一步加大引進產業戰略投資力度;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促進企業上市籌資;進一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企業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培育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繼續推進國有資本從劣勢企業有序退出等。可以說,這8大戰略性工程,不僅成為珠海啟動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戰役中,首先要攻占的“高地”,同時也將形成我市新一輪國企改革和發展的高潮。
一、全面完成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根據國家和全省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的總體要求,華發股份公司在全國是第二批試點單位,已取得成功經驗,格力電器也已完成,現在要繼續做好粵富華和力合股份兩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爭取上半年全面完成任務。
可以說,目前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在形成上市公司股東共同利益的同時,提高了國有資本的流動性,并充分體現國有資本的市場價值和市場價格,強化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約束、提高對上市公司資源的配置能力。同時,也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由絕對控股向相對控股轉變,提高國有資本控制力。
二、進一步推進政府公共資源特許經營改革雖然,我市在2005年成功完成了以管道燃氣為試點的公共資源特許經營權改革。但是,目前的市政公用事業仍然是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建設,融資渠道不暢,企業化程度不高,公益性企業及相關的資源沒有完全市場化運作,從而也制約了公用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因此,進一步大力推進公共資源特許經營權改革,建立企業與政府間的契約經營關系,明確界定政府部門與企業的責權利關系,政府及行業管理部門主要負責行業發展規劃和政策的制定和監督實施,企業按照總體規劃和政策要求,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通過資產重組和戰略招募引入戰略投資者,成為必然選擇。
2006年,在對城市管道燃氣授權的基礎上,按“三步走”的戰略繼續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改革,通過界定邊界和理順關系,將政府的公共資源性資產與企業的法人財產分離;通過完善運作機制和按現狀授權,明確特許經營的主體及有關各方的權利義務,完成對城市供水、公共汽車等公用事業的特許經營改革。要按照“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有效監管”的改革思路,通過特許經營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和完善城市公用事業的體制改革,實現對自然壟斷業務和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市場運營、有效監管。
三、進一步加大引進產業戰略投資力度2006年要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同市屬國有企業形成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主要途徑包括:一是通過出售股權或增資擴股的方式吸引非公有性質的資本進行戰略投資;二是通過進入資本市場降低國有股權的比例;三是通過股權置換等方式實現市屬企業的交叉持股。在今年將要進行的港口集團和燃氣集團的股份改制試點中,爭取通過引進國際知名的戰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等多種形式進行股份制改造,實現企業資產規模和經營實力擴大一倍以上。
總之,以存量國有優質資源為依托,通過市場化方式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同市屬企業形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推進產權主體多元化,轉變經營機制,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股東制衡機制,減少內部人控制。
四、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促進企業上市籌資首先,積極推進上市公司重組,發揮籌資功能。充分利用我市已經或即將上市企業的資源,以資產重組為重點,充分發揮股東和骨干企業兩方面積極性,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理順產權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兼并收購、資產置換、等經濟手段,明確主營業務和發展方向、提高盈利能力和融資能力,使上市公司保持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要結合資本市場的發展規律,發揮上市公司的優勢,充分利用發行股票、債券等融資工具,擴大融資金額,增強發展后勁。其次,通過買殼上市、借殼上市等形式的資本運作,實現資本增值和低成本擴張;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繼續給予政策扶持,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重點對港口物流、工業和旅游等領域的大型項目進行包裝策劃,通過中介機構引進、項目(股權)招標等方式在國內國際市場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引進先進的管理機制和模式,迅速提升和壯大國有經濟。
此外,企業戰略改組的過程中,要以組建股份公司爭取上市,最終進入資本市場為目標。爭取在工業、旅游會展、交通運輸、高新技術等領域率先整合資源,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盡快進入上市輔導期并早日上市。五、進一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公司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部分法人治理結構不規范不完善的企業,進行以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經營班子和監事會為重點的公司制改制。
規范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專職董事、專職監事制度,提高企業監管水平。加強和完善董事會職能。保證董事會代表出資人利益,追求投資回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并就企業的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能力對出資人負責。
其中,要特別明確董事會的職權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決策,二是選聘經營者并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考核,確定其薪酬。加快建立和完善企業監事會制度。還要明確企業監事會為內部監督的核心機構,獨立行使企業監督權,依法監督企業董事會、經營班子的重大決策、財務管理、對外投資和個人誠信等。制訂監事會行使職權的各項規章制度。對現行的監督約束的規章制度進行整理和完善,使其系統化、明晰化、實用化和具備可操作性,重點是制訂各種實施細則和監事會的議事規則。
六、進一步完善企業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培育高素質企業家隊伍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領導班子的競爭,而領導班子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一把手的競爭。要按照“四好班子”的要求,按照以產權為紐帶、誰出資、誰管理的原則,逐級選聘和任用企業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董事會聘任經營班子成員。在實際工作中,要通過年度考核和經營業績考核等綜合考核體系,加大企業干部調整交流力度,選拔一批精神狀態好、進取心強、風險控制能力高、對市場變化反應敏捷和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充實市屬企業班子隊伍。
同時,還要加大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培訓力度,完善企業經理人資格認證制度,推動企業經營者選拔從組織委派為主向市場選聘為主的轉變;建設高素質的企業監事隊伍。聘用一批在企業管理、法律、金融、證券、投資、財務等領域有專長的人員作為專職企業監事,同時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和工作需要,可以聘用專家作為兼職監事。此外,要建立監事定期培訓、定期報告、定期輪崗和末位淘汰制度,不斷提高監事履行職責的能力和水平。
七、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股權激勵為主的長效激勵機制。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通過出資購買、增值獎勵和股票期權等多種方式,使經營者、骨干員工與企業形成新型的產權關系,與企業形成共同利益機制。
可以進行經營者和員工持股試點。在企業經營者年薪制、企業職工薪酬崗位化和市場化選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基礎上,結合授權經營和績效考核,采取“增量盤活存量”的辦法,在部分企業集團和骨干企業中試行經營者和員工持股。目前,要研究制訂市屬國有企業經營者和員工持股的指導意見,然后選擇1-2家產權清晰、規模適中、員工不多的企業進行試點。經營者和員工持股的比例暫定為10-20%。
還要開展增量資產獎勵股權探索。按與責任相統一、利益與風險相掛鉤、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原則探索國有企業增量資產獎勵股權,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在省國資委草擬的《廣東省省屬國有企業增量資產獎勵股權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國有企業的實際,研究制訂我市市屬國有企業增量資產獎勵股權的辦法,并選擇1-2家規模適中、競爭領域的主業突出、產權清晰、內部管理規范的企業進行試點。實行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獎勵。在國務院國資委起草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施行辦法》的基礎上,研究制訂我市市屬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辦法,確定股權激勵的對象范圍、實施條件、激勵股權的數量、行權價格和方式以及審批程序等,促進上市公司長期穩定發展。
八、繼續推進國有資本從劣勢企業有序退出按照“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和“進而有為,退而有序”的原則,在總結自2000年以來我市國企改革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加快劣勢企業的改制退出工作。同時,根據深化國企改革的需要,推進部分主業不突出、市場風險大的國有企業,在保持企業發展、職工穩定的前提下,實現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中的有序退出,試行個別風險大、競爭激烈的集團整體改制退出。
重點關注: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改革開放20多年來,珠海市屬國有企業在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辦公用事業在投資體制、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上存在的政企不分、政事部分、政資不分問題和國有企業“一家獨大”壟斷經營的局面,客觀上導致一方面政府要包辦市政公用事業的投資和建設,財政壓力巨大,另一方面,也造成企業無法按照市場規律運營,內部缺乏激勵和約束機制,外部缺乏競爭壓力,贏利水平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梢钥吹剑谥楹J泄觅Y源投入運行20多年后,現有的供水、公交、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發展水平已經明顯落后于全市的工業化、城市化步伐。因此,珠海國有企業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就必須觸及公用資源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市政公用事業要向市場化邁出大步,又必須改革國企。
為突破改革局面,2004年3月,珠海市成立以常務副市長何寧卡任組長,以市國資委、市建設局、市財政局、市法制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以及市委政研室等為成員單位的公共資源特許經營權改革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通過先后赴深圳、澳門、香港、上海、蘇州、重慶等地考察,聯系珠海實際,逐步形成了珠海市公共事業特許經營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
2005年3月,珠海市在確定管道燃氣、供水和公交等三個領域特許經營改革的過程中,以管道燃氣特許經營為先行試點,制訂了《珠海市城市管道燃氣特許經營實施方案》;5月,珠海市委、市政府批準了《關于推進我市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改革的若干建議》,明確提出要“引入競爭機制,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行業特點的投資多元化、運營市場化、管理科學化、發展產業化、服務社會化的公用事業管理新體制”;10月31日,珠海市燃氣集團管道燃氣公司正式獲得珠海城市管道燃氣的特許經營權。
我市的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權改革將分為三步走——第一步,界定邊界和理順關系,將政府的公共資源性資產與企業的法人財產分離,通過特許經營協議建立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契約關系:政府擁有市政公用資源的所有權,企業通過特許經營協議取得經營權。第二步,完善運作機制和按現狀授權,明確特許經營的主體及各有關各方的權利義務。第三步,引進戰略投資者和轉變經營機制,逐步實現企業的產權多元化。今年,珠海將繼續推進公交、供水的特許經營的改革試點,待取得經驗后,更將會在公用事業領域全面推廣。
來源:珠海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