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深圳國資國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中央、省、市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先行示范”使命擔當,聚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等國家戰略,不斷強化“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功能作用,在全國首批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國資改革牽引帶動國企改革,改革發展總體呈現“質量效益好、布局結構優、企業競爭力強、功能作用彰顯、黨的建設不斷加強”的良好態勢。
以綜改優結構,緊抓機遇 內強素質、外強功能
以綜改試驗為契機,大力度推動資源重組整合、資本運作,持續增強國有經濟對城市發展、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一是強主業,構建“一體兩翼”國資布局。落實深圳“20+8”產業集群部署,編制重組整合“1+N”方案、資源布局“戰略地圖”,組建智慧城市、重大產投、深港科創、數據交易、征信服務、幸福健康等企業集團,推動81.5%的國有資本集聚到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編制實施深圳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方案,整合市區兩級14個交易平臺,組建深圳交易集團,2021年總交易規模超萬億元,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指標名列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第一。二是強運作,構建高效聯動資本運作機制。聚焦補鏈強鏈延鏈,常態化設立資本運作領導小組,依托“兩類公司”組建專業團隊,與中國國新聯合發起設立規模50億元的綜改試驗深圳子基金,構建協同聯動、快速反應的資本運作機制。戰略性入股中集集團,服務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秉持“梯隊孵化、精準服務”思路,指導特發服務、城交中心等優質企業上市。推動優質資產通過基礎設施公募REITs走向公眾市場,鵬華深圳能源作為我國首單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公募REITs上市發行,紅土深圳安居作為我國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成功發行。三是強創新,構建全要素全周期創新服務體系。根據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要求,研究編制健全市屬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指導意見。出臺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圍繞深圳創新型城市建設,建立“科技園區+科技金融+人才服務+場景應用+平臺支撐”綜合創新服務體系。針對產業空間不足、經營成本高等問題,遵循“保本微利”原則建設運營70個科技園區、建筑面積2,355萬平方米,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優質低價產業空間。針對融資難問題,整合系統資源,為7.7萬家次中小微企業,提供超1.6萬億元融資支持;設立運營100億元深圳天使母基金,培育“潛在獨角獸企業”112家,推動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深超總C塔
以綜改強監管,整體性重構國資監管體制
整體重構、系統優化,發揮國資改革對國企改革的牽引帶動作用,真正做到放活與管好相統一,筑牢國有資產不流失底線。一是突出專業化,增強國有資本監管運營能力。圍繞“國企出資人、國資監管人、黨建負責人”職責,優化國資監管機構職能,強化戰略規劃、資本運作、綜合改革等處室功能,設立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研究院和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提升專業履職能力。委托“兩類公司”開展合理持股比例以上股權集中運作管理,提升資本流轉效率、實現動態增值。二是突出體系化,構建協同高效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大監督體系,形成“職責統一行使、資源集中調度、內容全面覆蓋、成果開放共享”的監督閉環。持續鞏固國資監管“大格局”,對區級國資推行“指導監督+改革協同+戰略合作”,指導南山、寶安、龍華等區結合資源稟賦、國資特色,打造綜改試驗“示范城區”。三是突出數字化,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督效能。構建陽光采購、資產交易、陽光租賃、資金融通、重大資源開發、國資大數據等“六平臺一中心”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國資陽光運行、要素全部覆蓋、過程留痕可詢、動態監測預警。陽光采購平臺推行采購信息公開、評定分離,陽光租賃交易平臺對資產租賃業務實行全流程實時監管、競價租賃。
以綜改激活力,系統性重塑市場化經營機制
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探索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經營機制,著力破解企業活力動力不足的難題。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探索完善“黨建+”模式。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大力推行涵蓋企業戰略決策、生產經營、選人用人、紀檢監察、企業文化等領域的“黨建+”模式。指導企業“一企一品”創建黨建品牌,深圳投控公司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深圳機場集團、深福保集團黨建成效被新聞聯播報道。二是緊扣“優化治理”,提升企業管控治理能力。著力打造專業盡責、規范高效董事會,各級企業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外部董事占多數,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有效調動經營班子積極性。積極拓展外部董事來源,出臺專職外部董事履職工作指引、考核評價辦法、工作報告制度等文件,履職效能不斷提升。三是突出“激發活力”,深化選人用人激勵約束改革。出臺國企領導人員管理辦法等文件,探索構建“選育管用退”全鏈條國企領導人員管理機制。全面推進用工市場化,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在各級企業全面推行。探索完善市場化考核分配機制,創新建設“數字畫像、全景可視”的智慧績效管理平臺。
深創投廣場
改革成效
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改革紅利有效釋放。截至2022年6月,深圳國資國企基本完成綜改試驗主體任務。與綜改試驗啟動前相比,市屬企業總資產從3.2萬億元增至4.9萬億元,增長53%;在全國37個省級監管機構中,利潤總額、凈利潤居第2位,在多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點進展。一是制定完善一批國資政策文件。制定完善產權變動監管辦法、資產評估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50余項,進一步修訂完善國資監管權責清單,形成8類24項事權,確保改革舉措制度化、長效化。二是著力破解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堅持市場化方向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著力打通產權改革、公司治理、選人用人、激勵約束“四個關鍵環節”,全力打造機制完備、活力充盈的現代國企。三是大力推動一批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新增世界500強1家,新增資產超千億元企業5家。四是國企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建立健全深圳國企黨建“1+N”制度體系,國企黨建嚴起來、實起來、強起來的良好態勢不斷鞏固,高質量黨建對改革發展的引領保障作用持續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