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工控”)在廣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到2020年完成國有資本85%以上投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要求的背景下,由廣鋼集團、萬寶集團、萬力集團于2019年底聯合重組而成。根據《廣州市國資委關于印發整合市屬資源打造廣州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為進一步優化廣州先進制造業產業布局,2021年10月廣州工控對廣智集團實施重組。截至2021年底,廣州工控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分別為1650億元、1820億元,員工數量8萬余人。廣州工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制造立企、制造強市、實業報國”的初心使命,以深入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大決策部署為抓手,大刀闊斧推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創新“組合拳”。
集團總部重構去“機關化”,打造價值賦能型總部
一是根據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定位,大刀闊斧推進重組,對原廣鋼集團、萬寶集團、萬力集團和廣智集團四家企業同類型業務進行大力優化調整,形成了1總部、6家直屬企業、10大事業部的現代化管控體系,推動廣州工控從重組前的直管型企業向戰略管理型企業轉變。二是將集團總部由原來15個職能部門和6個直屬機構,調整優化為總部黨委、11個職能部門和4個直屬機構,員工總數由240人壓縮精簡至140人,同時建立分類分層的專業化和差異化管理機制,實現集團總部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的轉變。三是在總部設立數字化與卓越運營中心、中央研究院等直屬機構。通過聚焦總部運營賦能能力、信息化管控能力、創新引領能力提升,實現總部職能的延伸,為子公司提供運營管理指導、IT與數字化支持及科技研究賦能,充分助力子公司發展。四是按照“協同共享、精簡高效、權責明確”的原則,分階段優化部門設置,理清部門間交叉職能,在事業部和二級企業開展充分調研工作,形成總部、事業部和二級企業的權責清單,建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
聚焦主責主業,推進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一是明確使命愿景,確立發展規劃。強化產業結構梳理研究和“十四五”規劃編制,明確發展愿景是成為世界一流的創新驅動型工業投資集團;使命是融匯科技與資本的力量,完善廣州市工業體系,打造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發展定位是以工業創新為核心的產業投資及運營集團。立足工業領域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打造工業全產業生態體系為目標,以資本推動產業資源導入,以先進制造為核心構建產業體系,以產業服務為土壤和載體,打造以“先進制造”為“一主”的“新興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裝備”三大核心業務,以“產業金融”和“產業服務”為“兩翼”的兩大賦能業務,推動全球高端產業資源向廣州聚集,加速廣州市工業轉型升級。二是堅持戰略導向調整產業結構。面向成為國內領先的先進制造業投資控股集團的戰略目標,廣州工控通過兼并重組、新設公司等方式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在軌道交通領域,牽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產業投資集團,并購鼎漢技術,聚焦打造軌道交通全產業鏈,取得軌道交通車輛核心零部件領域突破;在高端裝備領域,并購高科技上市公司山河智能和潤邦股份,壯大了廣州國資工程機械和海工裝備產業規模,實現鋰電池材料、風電機組安裝維修平臺、風電機組高端傳動系統、氫能裝備等新能源裝備領域突破;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并購國內汽車線束行業領先企業天海電子,成功進入特斯拉、蔚來等主流新能源整車廠的供應鏈體系;在家電壓縮機領域,并購佛山通寶溫控器業務,助力集團家電及壓縮機業務強鏈補鏈。三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決退出不具備優勢的非主營業務和低效企業。有力有序推進34戶不具備優勢的非主營業務和低效企業清退,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業務,實現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
潤邦海洋建造的16000噸甲板駁
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持續提升經營活力
明確將“人才引領”列入廣州工控四大戰略核心競爭力,以人為本構建人才發展平臺,完善人才培養和激勵約束機制。一是推進401家企業任期制和契約化全覆蓋簽約,落實聘任協議剛性考核,真正實現“職務能上能下、崗位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二是以集團總部兩次重構為契機,加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轉型后人才結構優化,構建管理與專業資格雙晉升通道,總部管理人員“全體起立、全員競聘”,打破人員僵化、老化的局面,營造“有為才能有位”的晉升競崗文化。三是建立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差異化調整總部員工和屬下企業班子成員基本工資與績效工資比例,績效工資比例最高可達60%,實現收入與績效充分掛鉤,樹立“工資是掙出來的、薪酬是干出來的”薪酬文化。
加大科技創新攻關力度,增強產業發展動能
一是構建技術創新體系。以廣州工業發展和集團轉型升級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集團中央研究院——二級產業集團(龍頭企業)研發機構——三級及其以下企業(基層企業)研發機構三級創新平臺體系,積聚國際國內科研、人才、信息資源,謀劃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新產品研發、科技成果孵化,加快推動廣州工業科技成果產出和成果產業化。二是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制定科技創新獎勵辦法,創設創新平臺建設獎、創新成就獎、科技進步獎、技術革新獎、專利和標準獎五類獎項,力促各線條創新工作全面發力。三是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2020年廣州工控研發投入10.1億元,2021年研發投入增長至19.86億元,為創新引擎添足“燃料”。
持續推進卓越運營,提升經營管理能力
一是針對重組后企業業態廣泛、運營模式各不相同、精益管理水平不足的現狀,構建“三統一”(統一規劃、統一團隊、統一標準)和“三要素”(運營系統、管理體系、理念能力)聯動的GOS體系,打造“一個主體、四級架構”卓越運營轉型組織。二是制定GOS“2+10+X”三年行動規劃,圍繞“統一整體規劃、三大要素聯動、四大運營轉型、一個卓越文化”建設目標制定作戰路徑。組建由集團、事業部、成員企業組成的卓越運營專家團隊,通過“專才專用、以專帶新”的共建模式,為體系的落地生根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三是對廣州工控成員企業進行運營數據采集分析,從運營管理水平、價值提升空間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推進開展精益生產、卓越采購、卓越供應鏈等模塊落地實施。大力開展培訓,以點帶面,全面提升GOS體系的工作。
萬寶壓縮機從化新工廠產線
改革成效
經營業績大幅提升,主要指標連年雙位數增長
2020年初,廣州工控30家二級經營企業虧損面達70%,2020年末企業虧損面降至30%。2021年進一步減少虧損企業51戶、減少虧損面27.3%,虧損企業利潤總額合計減虧超80%。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332億元、利潤總額76億元、工業總產值9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17%、24%;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820億元、利潤總額88億元、工業總產值108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6%、16%、19%,重組以來連續兩年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工業總產值雙位數增長。
企業形象和行業地位不斷提升
通過改革重組,廣州工控改變了廣州制造業過去零散、弱小的局面,扭轉了廣州制造業活力不足、發展徘徊不前的狀況,提升了廣州工業企業在行業市場的形象和影響力。旗下旋挖鉆機、盾構機、船用柴油機、薄膜設備、特種氣體、特種手套、特種輪胎、醫用冰片、輕型飛機、“五羊”牌建筑鋼材、萬寶壓縮機等工控系產品在全國乃至世界上享有較高的美譽;廣州工控在資本市場受到熱烈追捧,信用評級從2A提升到3A,屬下企業廣鋼氣體混改募資11.4億元,加速推進IPO。通過改革重組,廣州工控企業實力不斷增強,行業地位不斷提升。2020至2022年分別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91位、267位、147位,中國制造業500強第131位、119位、64位,兩項排名連年大幅攀升。
山河智能自主研發的“世界最大”SWDM1280旋挖鉆機
創新驅動力顯著增強,創新成果多點迸發
截至2021年底,廣州工控擁有69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10家國家級實驗室、133家省市各級的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在強大的創新體系催化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2020年,萬力輪胎“綠色子午線輪胎智能創新工業示范項目”獲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萬寶壓縮機多次入圍全球家電領域“奧斯卡”AWE艾普蘭獎,山河智能“履帶式液壓挖掘機”榮獲中國外觀設計專利獎,金明精機的寬幅薄膜項目榮獲中國塑料加工行業“十三五”優秀科技成果獎;2021年,長沙惠科超高純氮氣達到國內最高質量標準、突破“卡脖子”技術,山河智能全球首創5G智能旋挖鉆機、5G高空作業平臺,家電、空調和壓縮機相關產業項目獲得艾普蘭核芯獎、艾普蘭智能科技獎、“金釘獎”等榮譽稱號,廣日電氣發明專利“電梯電纜”獲第22屆中國專利優秀獎,松興電氣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萬寶壓縮機獲金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