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港集團”)是廣州港公共碼頭最主要的經營主體,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碼頭運營商,主要從事港口運營與投資建設、港口物流與供應鏈、海港地產、海港商旅、航運金融等港口現代商務服務以及水產漁業業務,其主體企業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港股份”)于2017年3月在國內A股上市(股票簡稱:廣州港,股票代碼:601228.SH)。
南沙港區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廣州港集團錨定全球一流的港口物流綜合服務商的發展目標,找準在建設交通強國、廣州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的功能定位,積極探索、創新實踐,2021年全年實現貨物吞吐量5.5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303萬標箱,營業收入135.3億元、利潤總額26.1億元,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全球第四,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國第四、全球第五。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2022年1-10月,廣州港集團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實現同比正增長,在保障能源、民生物資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經驗做法
伴隨各項業務的快速發展,對資金管理的安全性和專業性要求不斷提高,各成員單位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近年來,廣州港集團圍繞籌集配置資本、盤活存量資本、加速資本周轉、提高資本效益、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方面做了以下諸多探索、創新:
(一)加強頂層設計,高質量制定實施金融規劃
為承接廣州港集團“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進一步推動產融結合,為廣州港集團乃至區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廣州港集團聘請高水平專業團隊,在對標分析山東港口集團、浙江省海港集團、上港集團及天津港集團金融業務的基礎上,制定實施了《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十四五”金融業務戰略規劃》及《金融業務“十四五”2021-2023年三年行動計劃》,對金融業務的愿景、使命、戰略定位、戰略目標、總體策略、業務舉措與保障措施進行了明確,其中,重點提出了基礎核心業務(融資擔保業務、財務公司業務、供應鏈金融服務業務)、戰略培育業務(基金管理業務)、戰略機會業務(銀行業務)分類發展的戰略,并對各項業務的風控要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為廣州港集團未來五年的資本運作提供了根本依據。
(二)籌建財務公司,實施產融結合發展戰略
近年來,廣州港集團積極實施產融結合發展戰略,構建金融服務平臺,加強對港口主業和多元化業務發展支撐。經過多年努力,廣州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獲得中國銀保監會的籌建批復,10月正式掛牌開業,成為廣州市國資系統中第三家財務公司。
一是利用政策優勢,尋求政府支持。抓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突出廣州國家支持政策、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講好“企業故事”,取得省市各級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的支持。
二是積累豐富資金集中管理經驗,創造基礎條件。1999年成立了結算中心,實行統存統管的集中管理模式,2014年起啟用銀企直連系統(現金池),實行現金池資金管理模式,經過多年的規范運作,積累資金集中管理經驗,為申籌工作創造條件。
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和人才招攬力度,做好人才儲備。自成立資金結算中心到實行現金池資金管理以來,有意識地儲備了具有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經驗的高級人才。通過從金融監管部門引進具有豐富管理工作經驗的人員,內部選調優秀員工,向金融行業公開招聘、引進投資、風險管理等專業人才。廣州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設立以來,有效發揮資金平臺作用,不斷加強內部資金融通,減少外部融資,截至2021年底,為成員單位降低財務成本1,000多萬元,減少集團外部融資成本近4,000萬元。
廣州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揭牌儀式
(三)創新融資方式,多渠道解決資金需求
一是創新資產證券化業務,落地廣州市屬國企首單CMBS項目。為響應廣州市國資委關于加強資產證券化業務工作的號召,努力盤活內部存量土地物業資產,創新融資方式,在港航地產項目較多、融資需求較大,而房地產融資渠道受限、融資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廣州港集團大膽嘗試資產證券化融資渠道,突破銀行借款、公司債券的傳統融資方式,滿足港口多元化發展的資金需求。經過近9個月的籌備,廣州港集團資產證券化融資項目成功落地,成為廣州市屬國企首單CMBS項目,對廣州市屬國企金融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廣州港集團CMBS產品在發行當日創深圳證券交易所CMBS產品最低利率,經對比發現,該利率與同期AAA級央企公司債相似,低于同期相似ABS項目利率117BP-147BP,低于同期房地產行業融資利率(含ABS、公司債)128BP-244BP,極大的降低了融資成本。
港航中心
二是利用上市平臺,挖掘資本市場平臺功能。為積極響應國務院國資委關于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水平的號召,2022年9月,廣州港股份完成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股票數量約為13.51億股,發行價格為人民幣2.96元/股,募集資金總額近人民幣40億元。這是廣州港股份自2017年上市之后首次利用上市平臺開展股權融資的資本運作。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南沙港區糧食及通用碼頭筒倉三期工程項目、南沙集裝箱碼頭分公司堆場三期工程項目、新沙港區11號12號通用泊位及駁船泊位工程項目及補償流動資金。非公開發行是廣州港股份資本運作和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項目團隊通過認真研究論證融資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制定詳細計劃,啟動融資工作,相繼開展中介機構選聘、盡職調查、對接意向投資者、與市國資委、證監局等監管機構溝通、完成非公開發行事項內部決策程序、編寫并報送非公開發行事項全套申報文件、組織答復證監會反饋意見、取得證監會發行批文、舉辦線上線下投資者路演、完成發行和登記托管等工作并全程按信息披露的要求進行公告,做好做細全過程管理,確保項目成功發行。此外,2022年4月公司獲準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60億元。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共發行了四期面向專業投資者的公司債,融資規模42億元。
三是積極推進“黃沙水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培育上市條件。推動優質業務上市作為資本運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廣州港集團近年來一直致力于以黃沙市場為主體,對廣州港集團水產板塊下屬企業、資產及業務實施戰略性重組,推動黃沙市場創新升級并延伸水產產業鏈,以優化資源配置,發揚產業聯動效應。目前廣州港集團正加強與各類產業投資基金的溝通,發揮基金的引導撬動作用,探索引入具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社會資本,推動黃沙水產混改,最終爭取上市,以進一步提升“黃沙水產”的品牌影響力及區域輻射力,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四)加強市值管理,提升上市公司價值創造力
市值管理是國有上市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廣州港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廣州港股份堅持主動出擊,從投資者關系、財經公關與資本運作三個維度,強化市值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2020年、2021年,廣州港股份分別舉辦了兩期“投資者走進廣州港”調研活動,邀請機構投資者、證券基金公司、媒體代表及公司股東代表等走進港區,近距離了解感受企業發展愿景和實力,與公司高管座談交流,獲得了投資者的高度認可,曾被廣東證監局推薦獲評全國上市公司“優秀實踐案例獎”“上市公司治理金質量獎”“精銳董秘獎”。
2021年“投資者走進廣州港”調研活動
改革成效
通過以上資本運作,不僅實現了廣州港集團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夯實了高質量發展基礎,而且有力地支撐了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南沙汽車碼頭
一是通過募集資金,港口主業發展優勢得到強化。CMBS資產證券化項目、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及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募集資金將用于港口通過能力和倉儲能力提升及其他多元化業務的發展,有助于強化港口綜合能力,推動公司做大做強港口主業,對實現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是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促進企業經營機制轉變。通過產權流動與重組,推動資產盤活,使現有的資產得到最佳的配置與應用,充分的發揮其價值作用,把各種經濟、社會資源等潛在資本改變成活化資本,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獲得最佳經濟效益與增值最大化,體現了資本運營對推動國有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為實現廣州市國資國企創新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三是持續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水平。廣州港股份上市五年來,始終堅持對標國內外一流港口上市企業,嚴格按照證監會、上交所等監管機構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在籌集低成本資金的同時,引入外部機制強化綜合治理,積極探索特色化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作為國內領先港口企業,公司積極應對港口航運市場周期性變化,履行疫情防控、精準扶貧等社會責任,保持生產經營持續穩健,充分發揮了國有企業經濟“壓艙石”的作用,為助力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等作出了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