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在天津組織召開了京津滬渝深國資工作交流會議。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勇同志帶領國務院國資委相關司局長參加了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天津市市長戴相龍同志會見了與會代表。深圳市國資委副主任高振懷同志作了發言。五城市代表圍繞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大城市中的功能與作用,積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調整問題進行了經驗交流。現將該會議的主要內容整理刊發,供大家參考借鑒。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勇同志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深圳的做法、經驗和所取得的成效,認為深圳的實踐更加堅定了廣大國資國企人搞好國資國企工作的信心。他說“深圳就很有說服力,深圳的國有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這就貫徹了中央十六大的精神,堅持我們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他強調:加快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國資委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是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的需要;是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強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統籌規劃;積極探索多種方式推進企業重組;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加快劣勢企業退出的步伐。要加快推進股份制改革,繼續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王勇副主任的講話內容詳見《國資簡報》第8期專報)
現將各市一些好的經驗與做法摘錄如下,供參考借鑒:
一、在圍繞國有經濟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方面北京市形成“早調整、早主動、早見效、早獲益”的共識,增強緊迫感,加快推進“調改剝退”,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一是“調”,加快推進國有企業重組整合。按照“資產重組、業務整合、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的原則,采用合并式、吸收式、托管式重組,三年來共推動完成22個重組項目。市國資委直接出資企業由74家減少到57家,今年力爭減少到50家。二是“改”,加快推進股份制改革。按照“股份制成為公有制主要實現形式”的目標要求,采取增資擴股、出售、轉讓等多種形式,積極吸引非公資本、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推進股份制改革步伐。在2005年,一次性組織183家國企向境內外招商改制。截至2006年底,二三級國有企業改制面已達到95%。三是“剝”,有序剝離輔業和非關聯產業企業。截至2006年底,累計批復437戶企業的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方案。目前已完成批復數的53%。四是“退”,加快劣勢企業退出步伐。采取破產、注銷、關閉、解散、合并、轉讓等方式,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從沒有競爭優勢或不符合發展規劃的產業退出;加快推動連續三年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退出。三年來,共對27家企業依法實施破產。通過“退出”,止住了“出血點”,盤活了國有資產,促進了國有資本向優勢行業和優勢企業集中。
上海市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產業升級的重要引領作用、科教興市的重要示范作用、維護經濟社會安全和穩定的重要保障作用,積極推動國有資本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重點是按照“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的要求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同時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軌道交通、港口、能源、地產儲備、路橋建設、環保、市政、水務等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分布于第三產業中的經營性國有資產的比重從2001年的62.2%增長到2005年的71.3%。
重慶市堅持以大集團帶動大產業、爭取大政策、控制大資源、占有大市場。國有企業充當了打造城市名片的主脊梁,在建設重慶“1小時經濟圈”中,充分發揮了金融支撐功能、基建支撐功能、產業支撐功能和輻射與帶動功能。按照將國有資產向優勢企業集中、資本向優秀企業家集中、資金向優秀行業和優秀產品集中的思路,大力推動國有資本向產權鏈的核心部位集中、向產業鏈的關鍵部位集成、向價值鏈的高端部位積聚,大規模實施了企業集團的重組。三年多來共對20多戶國企進行了戰略整合,目前,市屬國企已由原來的47戶減少至29戶。消滅二級及以下企業425戶,破產43戶。
天津市國有經濟占據了其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2006年,全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0.5%,上繳稅金及附加占全市財政收入近50%。市屬國有資產在全市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比重達到72%。天津市通過對國有企業進行“嫁改調”,即通過利用外資和技術改造,對國有老企業實施嫁接改造調整,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加快國有經濟發展。一是重點抓好“三個調整”,即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聚集。即由原來的自行車、手表、縫紉機“三大件”向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等產業聚集;調整布局結構,推動國有資本向產業園區聚集,高水平建設了一批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現代化產業基地;調整組織結構,培育大企業集團。二是圍繞“三個調整”做了五方面的工作:即積極策劃實施大項目;推進國有企業向濱海新區轉移;推進集團重組;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推進技術創新。截至2006年底,市屬國企數量減少了2987戶,減少45.2%。其中,120戶破產退出,153戶改制退出;資產總額增加了近5倍,所有者權益增長了9.2倍,資產負債率下降了13個百分點,利潤提高了5.2倍。
二、在建立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方面
北京市以董事會建設為重點,以改革企業負責人選用機制為突破口,加快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一是通過“四個轉變”,積極探索建立有別于黨政機關的國有企業負責人管理體制,形成適應法人治理結構要求的企業負責人選任機制。即準入標準向市場和出資人認可轉變;選拔方式向市場化配置方式轉變;任用程序向依法分層分類聘任轉變;管理方式向職位職責契約化管理轉變。二是積極推進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運行機制建設,通過“四個重點抓”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層層落實到人。即在企業層面,重點抓重點骨干企業;在治理機構層面,重點抓董事會建設;在負責人層面,重點抓產權代表;在運行機制層面,重點抓工作程序的規范。
天津市注重調整組織結構,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有大企業集團。按照實體集團公司、控股集團公司和投資公司“三種模式”,推進集團做實,使之真正成為產權清晰、管理科學、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集團公司。目前,大部分集團公司實現了規范運作,同時增強了集團公司的控制力。
三、在加強資本運作方面
上海市將國有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作為國資布局結構調整的主要途徑。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有百余家國有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增發、配股等多種形式,在證券市場籌集資金近800億元,盤活了存量資產,優化了資本結構。同時,一大批國有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具體做法:一是推動企業集團核心資產重組上市。二是一批大企業集團與上市公司聯動重組,將上市公司打造成企業集團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三是堅持“三個收縮、三個集中”,加快國有中小企業改革和非核心業務剝離。
四、關于下一步工作思路
北京市要實現“兩個集中”,即將80%的國有資產集中到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行業、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實施“三個堅決”,即堅決壓縮國有經濟的行業跨度,將國有資本集中到具有行業優勢、保障城市安全運營和帶動首都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堅決壓縮企業數量和管理層級,將國有資產集中到產業鏈中的關鍵領域或優勢企業;堅決退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使國有資本向價值鏈的高端聚集,提高國有經濟的發展質量和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實現“四三三”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了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的調整方向和目標。即布局基礎設施投資與運營、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產業等四大產業板塊。構筑三個發展層次:一是重點發展基礎設施和公用服務行業。二是著力發展汽車、電子信息和鋼鐵行業。三是選擇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都市產業中具有一定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產業。打造三級競爭格局。通過四大產業板塊和三個發展層次的合理布局,積極培育現代制造業中的重點骨干企業,力爭到2010年,形成在國際、國內和區域三個不同競爭層級的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梯度國有企業集群。
重慶市要唱響“渝富系”品牌,通過國有資本的集聚,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產業等新興產業,著力打造投資、工商產業和地方金融“三大板塊”,在“1小時經濟圈”內形成“三大板塊”支撐重慶國有經濟的大格局。
(深圳市國資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