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朱志剛23日在此間說,在“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財政部門將重點從“改善環境、支持改革、鼓勵創新、促進發展”四個方面,不斷完善支持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各項財政政策,積極做大企業經濟蛋糕,確保國有企業經濟運行繼續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是改善環境。保持財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財政政策,根據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完善各項財政企業政策,促進形成企業外部運行環境和內生增長機制良性互動的局面。積極發揮財政政策促進擴大內需、優化投資消費結構的作用,增強消費對企業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為企業運行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二是支持改革。進一步加大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支持力度,以改革促發展。繼續做好第二批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組織實施政策性關閉、中央企業主輔分離以及開展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等工作,促進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做好支持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妥善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有關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關心和解決困難企業及職工的生產生活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三是鼓勵創新。進一步完善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政策,通過實行增值稅轉型、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完善稅收抵扣、減免和加速折舊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職工技術培訓和設備更新改造的力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推進企業財務制度改革,營造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制度環境。
四是促進發展。通過制定實施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引導企業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的生產模式,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引導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鼓勵和支持更多的企業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生力軍。
朱志剛介紹說,當前,我國長期以來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所帶來的問題依然較為突出,部分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成本上漲、有效需求不足、價格機制不順等問題的考驗,盈利空間受到擠壓,這些因素制約著我國國有企業效益的持續穩定增長。一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壓力逐步加大,由此引發企業產品價格下跌、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等一系列問題,如處理不好,還將引發銀行不良貸款增多等一系列問題。二是能源、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加劇了下游行業成本壓力。三是重要資源產品的價格體制尚未理順,成本計算不實,導致資源浪費和使用效率低下,加劇了能源緊張局面,企業利潤更加向上游行業轉移。
來源:上海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