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集團公司召開管理部門和二級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30多人參加的年會,傳達貫徹張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總結2005年度工作和部署2006年工作任務。
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2月26日在省絲綢集團黨委《關于報送省絲綢集團公司發揮產業優勢,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情況匯報的報告》上作的重要批示:“省絲綢集團走出了貿工農一體化的新路,其經驗十分寶貴,其意義也十分深遠,應鼓勵和支持?!边@是張書記第三次對做強做大我省絲綢紡織業作出重要批示。
多年來,尤其是2000年授權經營以來,集團公司推進二級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整合了產業資源,完善經營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我省桑蠶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和縣域經濟加快發展,促進了紡織服裝業結構優化升級,外貿出口不斷增長,農業產業化穩健發展,國際市場開拓成效顯著,國內市場開拓邁出實質步伐,企業創新能力有效提高,有力促進了生產經營快速發展,經濟效益提高;企業改革縱深推進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邁上了新臺階。一大批子公司脫穎而出,發展態勢強勁;集團外貿年進出口由6.2億美元到18億美元,其中出口由1999年的5.7億美元到2005年15.8億美元,年增長超過20%。
省委省政府和各級政府部門重視關心絲綢集團的改革發展,張德江書記2003、2004年先后對做強做大我省絲綢紡織服裝業和蘇州大學李棟高教授關于發展廣東繭絲綢業的報告作出重要批示,黃華華省長親臨絲綢集團調研,贊揚集團二級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強調要想辦法把絲綢集團做強做大,躋身全國前列。鐘陽勝、湯炳權常務副省長也對集團作出批示,并明確提出了“打造絲綢航母,實現新的跨越”的奮斗目標。省國資委把絲綢集團列為新一輪改革重組的試點單位,并正在展開相關調研工作。
中央、省委和省政府領導對絲綢集團的批示、指示,體現了各級領導對我集團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是對絲綢人的關懷、鼓舞與鞭策,是集團上下振奮精神、凝聚力量、排除萬難、開創新局面,力促大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2005年集團上下群策群力,努力克服國際貿易爭端加劇、國內相關政策頻繁變動等外部經營條件的重大變化的客觀環境影響,依托改革后的體制優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項工作比預期更好的成績,2005年集團取得了外貿進出口18億美元,其中出口15.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9%和22.5%;桑園面積60萬畝,生產蠶種106萬張,蠶繭70萬擔;全行業銷售總額183億元,同比增長15.8%、利潤總額1.1億元;凈資產收益率13.6%、總資產收益率11%、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12.4%、應收帳款周轉率14.9%,較好完成省國資委保值增值的任務。會議結合集團“十一五”規劃,就貫徹好張書記重要批示,提出以下意見。
一、認真組織學習,深刻領會批示精神,提高思想認識。
會議要求,學習貫徹德江書記批示精神,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要把學習德江書記重要批示與學習省絲綢集團公司發揮產業優勢,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情況報告緊密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集團公司總結表彰會議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十一五”發展規劃緊密結合起來,全面理解德江書記批示的重要意義,堅定不移地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找準定位,扎實工作,服從服務于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把政策導向落實到經營決策之中,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努力做強做大,打造絲綢航母,實現新的跨越。
二、認真總結經驗,發揮產業優勢,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貿工農一體化體制
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完善貿工農一體化體制,按照集團公司“十一五”發展規劃,研究部署今后的工作,并狠抓落實。要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扶持力度,推進農業資源基地、工業深加工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的建設,促進我省桑蠶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促進紡織服裝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推動地方工業的發展,帶動千家萬戶農民脫貧奔康。
充分發揮省屬國有企業帶頭作用,突出主業,做強做大,不斷提升省屬國有企業對產業鏈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積極配合省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我省繭絲綢發展規劃,促進繭絲綢生產和加工,帶動相關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在農業方面,推進建設“四條蠶繭優勢產業帶”,包括粵西、粵北、西江、粵東產業帶,桑園面積要達到100萬畝,帶動60萬農戶、240萬農民,進一步總結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探索適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要求下的繭絲產業化生產,提高產出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新舉措、新途徑。在工業方面,積極配合省經貿委抓好絲綢紡織業“四大絲綢深加工基地”,包括以佛山為主的絲綢制造基地,以潮洲、汕頭為主的絲綢時裝基地,以中山、江門為主的仿絲綢制造基地,以深圳、東莞為主的絲綢深加工制造基地。
在南海、始興、翁源、曲江、遂溪、陽春、德慶、羅定、徐聞、廉江、英德、化州、改擴建絲廠,實現30億元左右的工業總產值;在出口方面,繼續抓好順德倫教400畝的工業園區品牌基地建設,繼續擴大我省絲綢紡織業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比較優勢,發揮貿工農一體化優勢,發揮龍頭作用,大力發展蠶桑生產,增產擴種,抓好服務、提高單產水平,促進農戶增產增收,進一步抓好絲綢紡織服裝生產經營,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效益。進一步擴大外貿進出口業務。著力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外貿出口方面,要進一步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品牌建設,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健全風險防范機制,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的全面增長。
三、狠抓自主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進一步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傳統產業的價值鏈,促進全省絲綢紡織業產業升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優化產品結構,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重點建設好廣東絲綢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廣東特色出口產品莨紗綢研究開發、廣東高品位細纖度生絲的研究開發、廣東蠶業科技園項目等一批自主創新項目。建造企業研發中心,充實科研技術隊伍和研究設施,拓展研究領域,提高綜合研發能力,著重研究解決影響廣東繭絲業、集團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技術難題,研究能提高產量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應用技術。
加大打造出口名牌的力度,全力以赴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絲麗”、“雅迪斯”等品牌,打造成高貴、典雅、代表絲綢形象的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繼續加強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強化特、優、新產品的研發,突出“天然”、“綠色”產品的新形象,加大對“絲麗”、“雅迪斯”、“玉鼎”、“水仙花”等系列品牌的研究開發力度,形成從繭、絲到綢、服裝的系列產品。
會議要求各單位要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加強溝通,爭取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進我省繭絲綢事業的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更大的貢獻。
(省絲綢集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