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2日,正值第55個世界地球日,活動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年來,廣東環保集團作為全省環境綜合治理主力軍,積極發揮環保“全產業鏈”優勢,著力從傳統優勢領域向新型細分領域轉型。其中,下屬環保總院積極開拓礦山生態修復“新賽道”,為礦山復綠提供新技術、新方案。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環保總院“美容師”如何利用修復技術為礦山換新顏——
擔當作為,讓鐵山變青山
鐵山嶂鐵礦開采始于1958年,多年開采鐵礦致使該區域植被損毀、地形地貌被破壞,周邊巖石裸露、寸草不生。2021年4月,鐵山嶂廢棄礦區生態綜合治理修復工程項目(興寧部分)勘查設計(以下簡稱“鐵山嶂項目”)被列入國家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獲得中央專項資金支持。
治理前的鐵山嶂地表貧瘠、山體裸露
2022年1月,環保總院與相關單位組成聯合體,順利中標鐵山嶂項目,此后環保總院派出礦山資源與生態環境設計院的專業團隊開展治理工作。
鐵山嶂項目效果圖
“興寧鐵山嶂廢棄礦區的挖損面積約2.35平方公里。根據設計方案,現階段我們將對山體進行削坡減載、對溝谷進行修復,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后續還將實施土壤治理、綠化提升、河道整治等措施,全面恢復植被,廢水治理達標后再排放,改善下游地區的人居環境。”環保總院高級工程師介紹。
經過兩年的努力,鐵山嶂項目基本完工,生態功能逐步恢復中,預計三年后土壤、水體等可回到正常指標,鐵山變青山指日可待。
專業技術團隊現場踏勘
提升技術,讓“兩難”變“兩全”
在修復鐵山嶂的過程中,環保總院發現礦山修復需要大量客土進行土壤重構。客土土源難找、成本高昂,且容易造成客土采挖區生態破壞。
為補上客土這個“坑”,環保總院于2022年10月與華師環境學院聯合開展《市政污泥應用于金屬礦山廢棄地的生態修復研究》。該課題秉持“以廢治廢”理念,可同時解決礦山修復客土難尋、市政污泥處置難等兩大棘手問題,實現“雙贏”。
環保總院把握住廣東環保集團產業優勢,與集團控股企業云硫礦業協同合作,在云浮硫鐵礦排土場選定400平方米建設實驗基地。實驗開展3個月后,效果遠超預期,大部分目標提前9個月達標。
市政污泥應用于硫鐵礦排土場生態修復實驗基地
該項實驗成果說明市政污泥應用于金屬礦山廢棄地的生態修復是可行的,且優勢顯著、前景廣闊。
技術創效重在落地,2023年8月,環保總院憑借該項技術中標云硫礦業“排土場一區360-400臺階邊坡綠化修復工程”。該項目有三大特點:高陡邊坡,施工難度大;極端酸性環境,修復難度大;土壤有機質含量極低,生態系統重建難度大。
這些難度正是檢驗礦山修復技術的“試金石”。環保總院在實際應用中不斷探索邊坡修復治理最佳方案,將礦山生態修復創新技術從實驗場帶到“應用場”。
修復前后的邊坡對比
經過半年的精準治理,昔日邊坡,今日綠坡,再一次證明用市政污泥修復金屬礦山廢棄地的路徑是可靠的。
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未來,廣東環保集團將持續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全國一流的綠色發展標桿企業,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