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集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以“再造一個能源集團,強化政治和安全兩個保障,推動市場化、綠色低碳、數字化三個轉型”的“123高質量發展戰略”為統領,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更實舉措系統謀劃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在全力推進穩產保供、資源獲取、儲能節能中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能源支撐。
2023年,能源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36億元、年度投資突破400億元、上網電量1538億千瓦時,均創歷史新高;電源裝機突破5100萬千瓦,保持全國省屬能源企業首位。
強化能源產業控制
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和資本布局調整優化
能源集團錨定在全國省屬能源集團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務,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持續提升產業控制及價值創造能力。
加大力度布局新能源
能源集團重點開發新疆地區、西北地區、海上風電等優質新能源項目,力爭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裝機超25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進一步提升至36%,成為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先鋒。
陽江青洲海上風電項目
充分發揮在能源產業鏈循環暢通中的支撐作用
能源集團加快推進天然氣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惠州LNG接收站項目于今年9月29日正式投運、陽江LNG接收儲運設施建設目前已進入施工收尾階段。
惠州LNG接收站項目
能源集團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鞏固外貿基本盤,培育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圍繞老舊發電機組替代、節能降碳、環保以及安全等重點方向,能源集團制定設備更新改造計劃,促進產業升級,推動節能降耗,2023年投入改造金額14.6億元。
加強與產業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
能源集團與清遠市政府、中國電建、廣發證券、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等簽署戰略框架協議,深化股權合作、交叉持股等多形式合作;邀請華為、阿里云、中國電子對集團數字化進行診斷評估,為后續數字化頂層設計和演進路徑優化奠定基礎。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
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能源集團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著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塑造企業發展新動能。
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向新的質態躍升
能源集團強化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研發創新體系,努力成為創新策源地,深化產學研用融合,積極引入院士團隊共建院士工作室,現有省市級研發機構總數達2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家、高新企業10家。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能源集團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5項、省重點研發計劃14項,獲省部級以上創新成果獎4項,成功應用世界首條500千伏三芯海纜,建成世界首座500千伏超高壓交流海上升壓站。
圍繞科技產業化布局產業鏈
于今年6月26日成立產業投資私募基金公司,即將成立儲能平臺公司,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已投運新型儲能規模超80萬千瓦,開展構網型儲能、零碳示范園區、半固態電池黑啟動應用示范,致力引領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珠海20兆瓦新型儲能系統示范項目
于今年3月8日成立省屬首家節能降碳公司,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業節能、建筑節能項目,探索在紅樹林、國家儲備林等領域推進碳匯開發業務,并于7月26日成功競得惠州市惠東縣的全國首例紅樹林碳匯開發權,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堅持向海而興、向海圖強,推動“海上風電+海洋牧場”融合發展。
強化能源供應保障
守穩高質量發展基本盤
能源集團積極踐行保障能源安全的責任使命,全面強化能源安全保供舉措,有力支撐保障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用能需求。
強化電力保供
提升本質安全水平,2024年以來,能源集團省內火電機組平均可調出力超過2800萬千瓦,省重點項目肇慶鼎湖、大亞灣綜合能源、東莞寧洲項目順利投產,大埔電廠二期工程等項目按期有序推進,切實提高廣東省用電安全穩定保供能力。
東莞寧洲廠址替代電源項目
強化煤炭保供
能源集團煤炭庫存動態可用天數維持20天以上。
成功打通浩吉鐵路“北煤南運”通道,成為廣東首家鐵運電煤入粵企業,保障廣東省煤炭“生命線”穩定暢通。
積極承接300萬噸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建設任務,占全省已落實儲備能力的48%。
強化天然氣保供
能源集團積極構建多元化采購資源池,全力做好首個LNG長協氣的接卸工作,為參與天然氣貿易業務奠定基礎。結合電力供需情況,搶抓市場有利時機,采購5船現貨合計約4.38億立方米。
牽頭落實壓降電價
在2024年電力長協交易中,能源集團主動牽頭壓降電價,為企業降低用電成本約96億元,引領電力長協簽約電價同比下降16%,聯動全省電力市場為工商業用戶釋放電費紅利約480億元,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彰顯使命擔當。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能源集團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要求,勇立潮頭、破浪前行,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將改革工作向縱深推進,擦亮集團科技成色、綠色底色、治理特色,奮力將集團打造成為廣東省能源供應保障的可靠基石、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先鋒典范、能源科技創新應用的主要平臺,以新擔當新作為助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