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鐵投集團所屬廣汕鐵路公司投資建設的新建汕頭站一期站房正式啟用。
新建汕頭站是國家八縱八橫沿海高鐵的重要節點,北接漳汕高鐵,南連汕汕高鐵、廣澳港鐵路、汕普城際、粵東城際,西聯既有梅汕鐵路、粵東城際,站場規模11臺24線,站房規模10萬平方米,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交通接駁功能最齊全的綜合高鐵樞紐。
汕頭站俯瞰圖
汕頭站以“海絲騰飛、潮立汕頭”為設計理念,將海洋文化與潮汕民俗文化相結合,站房外立面整體呈現“海潮奔涌”的整體效果。正面柱廊設計靈感源自本地騎樓,體現出“嶺南建筑”的本原特征,塑造出集人文內涵與經濟實用于一體的建筑形態。
站房外立面呈現“海潮奔涌”效果
站房內部設計“潮”意滿滿,候車大廳主色調整體為灰白色,簡潔明亮,大廳內一共設置了10個檢票口,這些“進站盒子”采用潮汕先輩下南洋所乘坐的“紅頭船”造型。
“紅頭船”造型檢票口
除此之外,墻壁上的波浪、帆船、燈塔圖案等潮汕文化元素的應用,無一不傳遞著潮汕人民“出則搏海逐浪,入則河清海晏”的海洋文化精神。
站房內部潮汕文化元素的應用
站房采用建筑結構一體化建設理念,研發全國首例建構一體化樹狀造型鋼結構柱施工技術。候車大廳內的16根立柱優化為“榕樹”造型,通過伸展開來的“樹枝”,強化了結構受力,穩穩地撐起重達8000噸的鋼結構屋蓋。
候車大廳榕樹造型立柱
站房擁有全國首例異形多曲變截面連續拱形全現澆清水混凝土站臺雨棚,施工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更佳的耐鹽酸、抗腐蝕及抗臺風性能。雨棚的投影面積約1.8萬平方米,由10個跨度尺寸和圓弧半徑都不同的拱形結構組成,形如海潮迭起。
站臺雨棚
站房為立體架構,按照“流線合理、揭示明了、管控智能、服務優質、文化特色、環境優美”的理念,著力提升旅客服務質量。自上而下依次為候車層、站臺層、出站層。
候車層、站臺層、出站層
根據“北進北出、南進南出、上進下出”的分層流線,實現快速送客、快速接客。地下城市通廊層與公共交通及汽車運輸等各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可實現“無風雨、零換乘”。
站房指示牌
候車室內配置USB接口充電功能座椅、愛心專座,座椅兩側均設有閱讀燈,給旅客營造溫馨和諧的候車環境。候車室還設置了重點(軍人)旅客候車區、哺乳室和商務座候車室,為不同旅客提供個性化服務。
候車室座椅配置
新建汕頭站的正式啟用,不僅為旅客提供了更加舒適便捷的出行服務?,還將進一步提升廣汕汕高鐵的運輸能力和效率,為廣汕汕鐵路客運增量提供充足的運力保障。
下一步,廣汕汕高鐵項目團隊將對既有汕頭站進行改造。既有站房經改造后與本次一期建設站房連成整體,屆時將與粵東城際鐵路同步啟用,形成東西聯通、站城融合的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帶動汕潮揭區域向心向榮發展、汕頭加速融入大灣區提供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