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手機沒裝太多軟件,但是用了沒多久,就被提示內存不足;明明一天沒怎么用手機,但是一查話費卻發現流量“跑”了很多。
這很可能是您的手機里個別軟件在不動聲色地自動下載、偷跑流量。其中,有些就是我們買手機時,手機出廠自帶的應用軟件,也被稱為“預裝軟件”。
從明年起,這個困擾大家已久的問題即將得到解決。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兩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行為的通告》,要求從2023年1月1日起,生產企業應確保移動智能終端中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預裝軟件均可卸載,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載方式供用戶選擇。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強烈贊同,希望這次相關規定能落到實處,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捆綁銷售:預裝行為有利可圖
兩部門之所以對預裝軟件下重手,這和業內長期存在的預轉軟件“頑疾”有關。相信很多人對此也深有體會:自己只想買部手機、平板,可廠家非得硬塞一堆預裝軟件,并且不能卸載。
相關生產企業熱衷于在移動智能終端上預裝軟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有利可圖,其后有著強大的隱形產業利益鏈支撐。
我們知道,應用開發商想要實現盈利,就必須獲得大量用戶以及相關數據信息。而掌握這塊“財富敲門磚”的捷徑,則是與移動智能終端生產廠商等達成合作。于是就出現了這種局面:由應用開發商負責研發軟件,移動智能終端生產廠商將軟件預裝進入終端,再向用戶進行捆綁銷售。這個過程中,雙方會約定軟件預裝價格、廣告植入費用等相關事宜。
此前,就有媒體公開報道,某手機大廠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中互聯網服務收入為73億元,來自預裝軟件的收入經估算至少占10%以上,而這僅是預裝軟件在一個季度中帶來的收益。
屢遭詬病:軟件危害信息安全
生產企業獲利了,與之相應的成本卻轉嫁給了消費者。
這些預裝軟件非由用戶自行安裝,無須用戶授權,就已擁有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的最高權限,不少軟件因此給自己大開方便之門。它們占用著移動智能終端有限的內存,造成卡頓;頻繁植入彈出廣告,影響使用體驗;后臺偷跑數據流量,導致話費流失;還過度索取系統權限,侵犯用戶隱私。
例如,一些軟件在運行中掃描用戶手機并收集用戶的通話和短信內容,自行開通設備系統里地理定位、錄音錄像等與自身核心業務交集不大的敏感權限,以便最大限度地獲取用戶相關數據和信息,將其上傳至服務器供后續利用。
讓人深感無奈的是,由于這些軟件“出生即帶金手指”,活動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即使用戶將其關閉,其仍然可以在后臺默默自主運行,堪稱“潛伏”。這也導致不少用戶雖然面臨著隱私泄露、財產損失的風險,卻無法在日常使用中及時察覺。
央視新聞此前就曾報道,某品牌手機里的預裝軟件暗中操作手機自動發送短信、推送廣告,給手機用戶帶來了資費和隱私的雙重損失
“不請自來”的軟件用不著、刪不了、關不掉,讓人不禁疑惑:我的手機究竟誰做主?
整頓市場:兩部門通告再敲警鐘
事實上,預裝軟件這一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早在幾年前就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2016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不過,從被規范對象的后續表現來看,一些企業仍然存在預裝行為。社會上關于各品牌手機預裝軟件偷跑流量,盜取、售賣用戶個人信息的新聞也屢見報端。
因此,兩部門于本月聯合發布的通告被視為對消費者日益高漲呼聲的積極回應。通告表示將加強對預裝行為的監督檢查,對違反通告的行為,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這再次給相關生產企業敲響了警鐘:對于違規預裝軟件行為,誰預置、誰負責,必須依法維護用戶的知情權、選擇權,保障用戶信息安全、財產安全等合法權益。否則,就將面臨法律的嚴肅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