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常用來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現實中,一些涉密人員往往因為沒有繃緊保密這根“弦”,疏忽大意,犯了不該犯的錯,最終導致泄密,造成“大意失荊州”的不虞之患。
典型案例
案例1:責任松懈 審稿放水
2021年5月,某單位收到上級下發的秘密級工作方案,要求逐級參照制定。該單位業務部門負責人王某安排工作人員趙某負責起草方案。趙某結合以往經驗,認為文件涉及業務屬于常規性工作,不需要定密,次日“依葫蘆畫瓢”擬好初稿,便草草提交到單位非涉密電子公文系統。王某審閱文稿時,未發現定密疏漏,只修改了部分文字就通過了審核。單位分管領導、主要負責人見前者都簽署了同意意見,便在文稿未經保密審查的情況下,一路“綠燈”通過審核下發。該單位的下屬單位均據此方案制文,通過該系統層層轉發,有的甚至上傳到微信群傳達通知,造成泄密。事后,趙某受到政務警告處分,王某等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均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案例2:疏忽大意 遺失文件
2020年3月,某市保密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某QQ群有人販賣1份機密級文件。經核查,2019年9月,該市某市直單位領導秘書謝某,為起草領導講話稿,到單位保密室借出了這份涉密文件,當天加班寫稿到深夜。次日一早,謝某接到領導緊急通知讓其陪同外出考察一周,他在匆忙收拾辦公桌時,無意中將該文件夾進一本雜志內。3 個月后,謝某因工作表現突出,被提拔到另一家單位工作。離崗前,他將夾有涉密文件的雜志和其他雜志一并當作廢品處理,被垃圾回收站收走。案件發生后,謝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案例3:放松警惕 腐蝕賣密
網絡管理員陳某在某市一家涉密科研單位工作。2017年5月,曾一起留學海外的同學吳某回國聯系陳某,稱其剛就職于一家同行業單位。二人久別重逢,又是同行,有很多共同語言,經常相約聚會。吳某以剛入職對業務不熟為由,請托陳某為其提供單位內部行業資料。陳某在吳某同窗感情、經濟報酬和保密許諾下,逐漸放松了警惕,憑借自己網絡管理員的工作“便利”,輕而易舉地為吳某提供了大量涉密文件。漸漸地,陳某覺得此事不妥,但吳某以“過往交易”相要挾要求其繼續提供。陳某擔心事情敗露,只得妥協順從,直到被有關部門抓獲。經查,陳某竊取的文件達550多份,其中機密級文件 40 份,秘密級文件 253 份。原來,這位昔日同窗吳某竟然是某境外間諜機構的國內代理人。2019 年,二人因間諜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對策建議
兵家最忌輕敵,保密最忌“輕密”。一些機關單位人員長期在涉密環境中工作,很容易疏忽大意,做出“輕密”行為,給單位和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保守國家秘密,切不可“大意失荊州”,須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破除慣性思維,層層設防。保密工作絕不能憑借經驗主義辦事,犯“主觀解密”“逐級放水”等錯誤。要自覺破除慣性思維,把保密相關法律條例學深學透,主動摒棄習以為常的老套路。同時,各級領導要強化保密監督,層層設防、處處設防,確保保密監督無死角,才能有效防范失泄密案件發生。
發揮熱爐效應,防微杜漸。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理論叫“熱爐效應”,是指制度就像火爐,誰要觸碰熱爐,就必然會被燙傷。機關單位要壓實保密責任,建立健全內部保密管理機制,樹立保密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要常抓保密法治宣傳和警示教育,讓涉密人員自覺在心中掌握“鐵律”、劃明“紅線”、標定“雷區”。要常態化開展保密檢查,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真正讓制度長牙、禁令生威。
樹牢敵情觀念,防止圍獵。涉密人員是敵對勢力極力腐蝕策反的重點人群。黨員干部要樹牢敵情觀念,時刻警惕敵對勢力的腐化和圍獵。要堅決不交居心不良的“朋友”,不收變了性質的“節禮”,不去味道不對的“場合”,才能避免墜入深淵。要拋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僥幸心理,多花心思精進業務,少動歪念監守自盜,不可因一時貪欲或為情所困而前程盡毀,最終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