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中,記者常常會犯的字詞錯誤中,同音字錯誤最多。中國漢語中有很多同音字詞,同音字的使用場景與方法,會因為字不同而有所不同。深入了解同音字的規律,常握正確的同音字詞的使用場所,可以避免寫作中出現錯詞現象。
1
當屬 與 當數
[當屬]應當屬于;理應歸屬:釣魚島~中國領土丨婚后財產~夫妻雙方共有。
[當數]在一定范圍內,比較或計算起來最突出,非他莫屬:班里稱得上學霸的~小張。
辨 釋
(一)敘述的主體(人或事物)前面有表示某一范圍且含“比較”意的話語,而主體置后者用“當數”;敘述的主體在前,其后話語表明其歸屬,用“當屬”。如:①秋天最好的食物當數秋葵。②秋葵當屬秋天最好的食物。
(二)上位概念(俗稱大概念)在先,即泛指在先;下位概念(俗稱小概念)于后,即具指于后用“當數”,反之,具指在先,泛指于后,用“當屬”。如:①21世紀最激烈的競爭當數人才的競爭。②人才競爭當屬21世紀最激烈的競爭。
錯 例
(一)在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食品添加劑當屬鹵水了。(人民日報2017年1月16日《看!創新英雄們的風采》)
(二)最廣為人知的雞年題材繪畫作品,當屬印在郵票上的生肖雞。(光明日報2017年1月22日《雞催千里曉 春啟萬戶門》)
(三)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歷代文人名士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對聯佳作,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明朝才子林大欽所作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了。(經濟日報2017年1月29日《年俗知多少》)
(四)其間,江西軍區積極配合主力紅軍作戰,保證了主力紅軍奪取戰役全面勝利。江西軍區作戰取得最大的勝利當屬“黃陂大捷。”(解放軍報2017年1月22日《揭秘我軍建軍史上第一個軍區》)
(五)目前國內客人在非洲進行最多的旅游項目當屬坐著越野車的動物追尋之旅。(法制日報2017年2月3日《中國游客新春境外游日趨多元》)
以上5例句中的“當屬”均應為“當數”。
2
啟X 與 起X
[啟]①開始(往往指首次):~用新印章。②開;分開;打開:~封丨~齒。③開導,啟發:~蒙丨~示|~迪丨~誨丨~導丨~悟。
[起]①開始:輪船~航。②物體自下向上運動:~來丨~錨丨~重。③舉用:~用年輕干部。
辨 釋
(一)“啟”“起”均有“開始”義,故形成一些全等異形詞。如“啟程=起程”“啟運=起運”“啟行=起行”。
因為“啟”含“首次”意味,故“啟航”與“起航”表意不完全一樣。說航母“啟航”,意味著下水開始航行;說輪船“起航”,是指輪船從港口開始航行(不指首次)。
(二)“啟碇”“起錨”都是指船開航。《現漢》以“起錨”釋啟碇。其實二者本義不同。“啟”有“開,打開”義,故“啟碇”(將纏繞在系船的石墩上的纜繩打開),不用“起”;“起”有“自下向上運動”義,故“起錨”(將錨從水底提上來),不用“啟”。
(三)因“起”有“舉用”義(向上提拔,開始任用或重新任用),故“起用”用于人;“啟用” 用于物(往往側重于首次,如“正式啟用新公章”“新機場將于×月×日啟用”。(古文中“啟用”也有用于人的)
(四) “啟動”與“起動”詞義相同,如“機器啟(起)動”“車輪起(啟)動”“啟(起)動電鈕” 等。
語用有別,①“啟動”有比喻義(法令、規則、工程等):~希望工程。②有引申義一一開拓;發動:~農貿市場。“起動”無此二義用法。
小結:“啟用”用于物;“起用”用于人。
注意:“ 起子”(打開瓶蓋的工具)是個特例,按詞義應該用“啟(打開)”。
3
情景 與 情境
[情景]①某一具體場合的情形、場面、景色、氛圍等:記者拍下動人~丨當年戰斗的~歷歷在目丨創設教學~丨眼前的~深深地打動了他丨北京的冬天另是一番~丨萬民歡騰的壯麗~丨~嚇人丨~十分壯觀。②情感與景色:~交融丨融~于一體。
[情境]①事物表現出來的總體情況,境地;環境:陷入不能自拔的~丨那種~是相當危險的丨復雜的~丨~對比鮮明丨兩人所處的~不同,所表現也就不同丨在多種復雜的~下,要保持頭腦清醒。②專指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景物和環境:作品的~寫得很出色丨作品最后設置了這么一個感人~丨文章沒有分析到小說中~的巨大作用。
辨 釋
情景①與情境①語用易混。
(一)“情景”側重于具體的視覺景象,指某場合在特定的時間、空間的具體情況,有具象性。“情境”,側重于某一時間、空間內許多具體情形的綜合,指環境、背景、人物、活動諸元素的統一體,有概括性。
(二)“情景”因是具體的,所以可用“宏偉、壯觀、壯麗”等修飾,“情境”不行。
(三)“情景”具有構詞能力。如“情景劇”“情景教學”“情景智能”“情景英語”“情景作文”“情景對話”“情景表演”“情景樣板房(間)”等。
4
源于 與 緣于
[源于](水流始出自)發源于,來源于;源自于,源出于:文學創作~生活,又高于生活。
[緣于]起因于,原因在于;理由在于:車禍~酒后駕車丨取勝~對手棋藝太低。(緣:因為,理由)
辨 釋
(一)“源于”是“從…中來”“從…開始”。指對象產生、存在、發展的條件、基礎。“緣于”是“因為…而”,指對象產生、存在、發展的原因、理由。
(二)有時主賓之間既有因果關系,又有賓語是主語的基礎和條件,這樣,“源于”與“緣于”均可用,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如:
①成功源于勤奮(成功來源于勤奮)
②成功緣于勤奮(成功是因為勤奮)
5
決不 與 絕不
“決”“絕”語用混淆難分主要是用作副詞置于否定詞前面時。用作副詞,當其后跟著否定性詞語一一不、無、非、未、沒有、不如、不用等時,均表示否定,但表意有別。
[決]一定;必定。表堅決意。如“ 決不退縮”。
[絕]一定;完全。表全然意。如“ 絕無差錯”。
辨 釋
(一)決+否定詞語,既然表示堅決否定,所以帶有主觀性,強調主觀上強烈的決心和態度:“這種會議我決不參加”“我廠決不會在生產的食品中放任何添加劑”(表示主觀上的莊嚴承諾 )。再如:決不后悔丨決非我意丨決沒有其他想法丨我決不用他丨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丨決不讓一名貧困生失學丨決無異言丨他決不同意丨決未遲到。
“決不”有“堅決不”之義,蘊含“強烈、嚴正”意味。所以,通告、文件、申明、外交文書等用“決不”而不用“絕不”。如:“我們堅持‘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但當中國核武器、核設施和航母、核潛艇等遭受敵人各種常規武器襲擊的情況下,不受此原則限制”“決不允許搭車哄抬物價”“對職務犯罪決不手軟”“‘一個中國’的原則決不允許回避和模糊”等。
(二)絕+否定詞語,既然表示毫無例外地否定,所以帶有客觀性,即被否定的事物全無存在的必要或可能性。
“絕不”是無任何附加條件地否定:“大家絕不會參加這樣的會議”“我廠生產的食品絕無添加劑”(強調客觀上確實如此)。再如:絕不會有這種情況丨絕無僅有丨絕不可能丨這件事絕非少數人可辦好的丨任何人絕不可提前退場丨對違法犯罪絕不可手軟丨這東西絕沒人要丨歷史絕不能篡改丨這消息絕非可靠丨此事絕非偶然丨絕沒有人來過丨絕不允許邪教影響社會安寧。
絕+否定詞語,其“絕”字均可用“絕對”二字替代,其義不變;而決+否定詞語,其“決”字不可用“決對”替換,因無“決對”一詞。(只有“對決”一詞,但非副詞)
注意:[決絕],①堅決地斷絕關系:~一切往來。②非常堅決;十分肯定:態度~丨此人做法竟然如此~丨他~地表示。③全部消滅:將敵人一舉~。④永別:沒承想這一次見面竟成~。(注意:筆畫少的“決”在前,筆畫多的“絕”于后。無“絕決”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