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媽媽私拆檔案,女兒被氣哭”的視頻沖上熱搜,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據媒體最新跟進,相關部門已對該女生檔案進行重新審核封印,這次私拆事件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女生媽媽則深表后悔。
其實,不止這位女生媽媽,我們很多人在個人檔案保管方面也存在不少認識盲區。檔案里都有啥?檔案到底有啥用?我為啥不能拆自己的檔案?檔案屬于國家秘密嗎?……
今天,我們就來嘮一嘮檔案的那些事兒。
伴隨你我一生,記錄人生軌跡
一般而言,大家說的個人檔案,指的是個人的人事檔案,這是中國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項重要特色,與個人工資待遇、勞動社會保障、組織關系緊密掛鉤。
從我們呱呱墜地時起,個人檔案就開始了記錄。接下來,有關我們人生的主要經歷、政治面貌、品德作風等情況,檔案里都有會相應材料,起到了憑證、依據和參考的作用,且具有法律效用??梢哉f,一份個人檔案,就是一個人人生軌跡的概要、簡述。
人事檔案在校時稱為學籍檔案,主要包括高中(中專)階段的學籍材料,以及參加高考的報名材料、高中以上學習階段的學籍材料,還有黨團組織關系材料以及其他可供參考的材料。
學生畢業后,高校將學生檔案轉遞至就業單位,就業單位在學生檔案基礎上增加就業經歷等工作材料,形成人事檔案。
這份檔案除了供用人單位考察錄用人員之外,也是維護個人權益和福利的憑證。無論是工作調動、考研、公務員招考,還是職稱評審、考資格證、工齡認定、社保辦理、住房補貼發放、入黨、辦理退休等,都會以檔案相關信息為參考。
嚴格規范管理,確保安全保密
人事檔案關系到國家選人用人、個人求學就業,重要性不容小覷。因此,人事檔案管理的原則之一,就是安全保密。
根據相關規定,人事檔案中的材料和信息,因內容和性質不同,有屬于國家秘密、工作秘密的,應當嚴格保密;也有涉及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進行管理。
具體在檔案管理工作中,人事檔案不僅嚴禁自行攜帶轉遞,而且只有擁有檔案管理權限的單位才能將其拆開查驗、審核密封,絕不允許沒有權限的單位或個人私自拆封。
而如果有個人或者單位私自拆封,有檔案管理權限的單位可以因檔案無法確保真實準確、完整規范,對其予以拒收。這種情況下,這份檔案就會變成“廢”檔或 “死”檔,嚴重影響個人今后的工作、生活。
所以,一旦出現人事檔案被私拆、檔案袋封條被損毀等特殊情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要自行密封,一定要及時前往相關單位重新審核、封印。
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檔案保密管理
“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雖然在我國,“檔案”一詞見諸于文字材料,始于明末清初。但是我國的檔案工作卻是由來已久,可以上溯到殷商時期。這也是中華文明能夠綿延不斷,并形成卷帙浩繁的歷史典籍的原因所在。
殷商時期的甲骨檔案。由于商代還受血緣統治的影響,一些記載家世的甲骨譜牒,可以視為后世人事檔案的雛形
作為歷史的重要載體,我國古代檔案在各個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商代稱為“冊”,周代叫做“中”,秦漢稱作“典籍”,漢魏以后謂之“文書”“文案”“案牘”“案卷”“簿書”等。
簡牘檔案
為使祖宗公德萬世永存,國家典章襲而有本,我國歷代統治者均高度重視檔案管理工作,規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不僅要分門別類、合理編排;還要強化物理保護,防火、防潮、防蛀;更重要的是,必須嚴格保密,以此保證檔案的安全、完整。
古代檔案的保密,貫穿于檔案管理的各個環節。從檔案的起草,到傳遞、公布、保存,均有嚴格的制度規定。
秦代將檔案藏于金匱、置于禁室,擅闖禁室偷看檔案者將被處死。西漢在皇宮內建立蘭臺,用于儲存皇帝詔令、臣僚章奏、國家重要律令、地圖和郡縣計簿等。到了東漢,漢明帝曾任命班固為蘭臺令史,這也是后世把史官稱作“蘭臺”的由來。且因蘭臺也是修史機構,于是后世亦稱史館、檔案機構為“蘭臺”。隋唐時期則設“四禁”,明確了對檔案起草者的保密要求;到了明清,關于檔案保密管理的要求更加嚴格,明朝的后湖黃冊庫所在的后湖被稱作“禁湖”,擅越湖者將被從重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