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造如何有效減少碳排放,改善處理建筑廢料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在廣東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建設現(xiàn)場,路上撿“寶”、廢“砼”變寶已成為現(xiàn)實。
走進交通集團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的TJ5標碎石加工場,一大批廢棄混凝土正被有序傳送至履帶,經過碎石生產線的處理,被破碎篩分成了不同粒徑的小碎石,“蛻變”為再生材料。
碎石生產線
廢“砼”變寶有秘訣
相比新建高速,改擴建施工需要對原有的舊高速公路進行翻新處理,會產生大量廢舊梁板、防護欄、隔離墩等建筑垃圾。
如何將這些混凝土廢料二次利用、變廢“砼”為寶,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對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的建設者來說,破解“變廢為寶”應用難題,關鍵要保證這些再生材料能達到原料的性能標準。
廢舊混凝土材料看似簡單的“變身”過程,實則需要經過分選、破碎、篩分三步。
分選:對于廢除的混凝土原材料,人工挑選出廢金屬和輕質雜物。
破碎:作業(yè)人員利用炮機進行解體,將混凝土與鋼筋剝離,拆解后的混凝土塊經進一步機械破碎。
篩分:將機械破碎后的混凝土,進一步篩分成不同大小的混凝土再生材料。
“舊路”變寶循環(huán)利用率50%
“蛻變”成型后的再生原材料被分成不同種類,應用在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不同的施工部位,既有效解決了項目大量混凝土廢棄的難題,還能實現(xiàn)材料再利用。
如今,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已將三類再生料成功應用于路面墊層、底基層、臺背回填以及非承重混凝土小型預制構件等附屬工程。
砼再生料用于墊層
目前,路上撿“寶”、廢“砼”變寶的成效明顯:減少天然石材的使用,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剩余廢棄砼數(shù)量約為4570立方米,預計能生產再生料2285立方米,循環(huán)利用率達50%,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45.10千克,達到綠色、環(huán)保的效果。
低碳高效節(jié)能有妙招
廢“砼”變寶只是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深入踐行“雙碳”行動、綠色交通理念的一個縮影。
在建設過程中,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圍繞綠色建造新技術、新工藝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多舉措推動節(jié)能降碳創(chuàng)新發(fā)展。
投入使用RAP直投式廠拌溫再生技術,再生利用舊路瀝青路面混凝土約5000噸,既顯著緩解舊路廢料處理難題,又為工程建設提供充足的材料,實現(xiàn)了廣東瀝青溫再生領域的新突破。
瀝青路面溫再生攤鋪
利用就地固化新工藝代替?zhèn)鹘y(tǒng)的換填法,實現(xiàn)零清淤、零外運,減少砂石等自然資源開采的同時,有效減少約9.6萬立方米淤泥廢棄,避免環(huán)境污染。
采用全封閉式拌合站,減少80%粉塵排放量,將集中回收的粉塵用于地方道路的修筑,實現(xiàn)資源循環(huán)再利用。
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
茂湛高速改擴建項目起于茂名市電白區(qū)觀珠,終于湛江市麻章區(qū)高陽,全長約108.5公里,按速度120公里/小時、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改擴建。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車,二期工程處于大規(guī)模路面施工階段,正朝著年內通車的目標快速推進。
項目建成后,將大幅提升路段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沿線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強大活力,促進粵西地區(qū)與珠三角串聯(lián)互通,進一步發(fā)揮粵港澳大灣區(qū)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