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洗手洗臉到洗衣做飯,我們日常生活中排放出來的廢水都會成為生活污水,其適宜多種微生物的繁殖,常含有大量細菌和病原體。
因此,生活污水需要經污水處理廠專業處理后方能被排到水體。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直接關乎居民的生活、健康和生存環境,對提升水資源利用率亦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接下來,讓我們跟隨廣晟控股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東江環保,一起走進東莞市虎門寧洲一期污水處理廠,探索污水處理全流程——
第一道流程:預處理系統
從生活污水進廠到最后達標排放,需多項工藝技術系統和輔助系統共同參與,最終才會實現“濁流”變“清波”。
其中,第一道流程預處理系統通過粗細格柵、沉砂池等設備設施,運用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從而去除懸浮物和粗大顆粒物。
污水先經過粗格柵,攔截污水中體積較大的固體垃圾。
粗格柵
隨后,污水經過細格柵,其中的小件固體漂浮物,被攔截在外。
細格柵
接下來,污水會進入旋流沉砂,污水中像砂礫這樣粒徑較大的顆粒會沉淀下來。
第二道流程:生化處理系統
通過預處理系統三道攔截程序后,污水進入生化處理系統。
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寧洲一期污水處理廠采取生物處理,通過選擇池、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四個環節,主要借助其中以污染物為食的微生物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質,促使污水凈化。這是整個污水處理工藝的核心環節。
污水處理廠生化池
第三道流程:沉淀及消毒系統
經過生化處理后,污水會進入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
沉淀池
經沉淀池處理后,這時的水流已變得清澈,但在被回收利用之前,仍需要通過紫外消毒渠進行消毒,殺滅水中的大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確保水質達到相關標準。
污水處理前后對比
第四道流程:污泥脫水系統
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污泥成分復雜,一部分回流至生化處理系統作菌源補充,一部分則通過分配井輸送至污泥脫水系統。
該系統采用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措施,將污泥處理成半固態泥塊,為企業處理污泥后續的輸送、消化和綜合利用創造條件。
工作人員正在對污泥進行壓濾
第五道流程:資源化利用
污水經無害化處理達到特定水質標準,可作為再生水替代常規水資源,用于工業生產、市政雜用、居民生活、生態補水、農業灌溉、回灌地下水等,有利于改善缺水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
目前,東江環保虎門寧洲一期污水處理廠年處理市政污水4000萬噸以上,在進一步提升污水處理量的同時,確保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排放。
下一步,東江環保將以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助力全省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