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不少南方的學生回校發現到處都是霉霉霉霉。“霉霉霉霉”一度沖上熱搜。
暑假期間,部分地方雨水多,一些潮濕的地方容易長霉菌。正值開學返校季,讓我們一起“揪出”霉菌。
霉菌的“舒適圈”一般在哪出現?
溫度:大多數霉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0至35攝氏度。
濕度:當環境相對濕度達到75%以上時,霉菌的生長速度會變快。
霉菌由菌絲和孢子兩大結構組成,是真菌的一種。孢子是負責繁殖的,可以單獨在空氣中長期存活,還可以氣溶膠形式存在,借助空氣擴散。一打開宿舍大門,撲面而來的霉味,便可能是孢子及其揮發性物質散發出來的味道。
尤其是涉水場景和涉水器具,比如宿舍衛生間、洗手池、陽臺、洗衣機、水壺、毛巾等,這些地方及物品長期無人使用、無人清潔時就給了霉菌肆意繁殖的機會。
除了長在被子、物品表面顯而易見的霉菌,還有一些不能忽視的位置,比如洗衣機橡膠圈、水壺橡膠密封圈、飲水設施等。
遇到霉菌該怎么辦?
1.貼身衣物
毛巾、床品等貼身物品出現霉菌,應立即換新。
2.衛生間、陽臺
墻角、水槽邊出現霉菌可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清潔,并保持通風。
3.洗衣機
選購專用的消毒液或除霉啫喱進行“濕敷”清潔,發霉嚴重的建議聯系專業人員清潔,日常使用要注意開蓋透氣。
4.水壺
除了瓶身,水壺的防漏閥、橡膠圈、吸管等處非常容易發霉,千萬別忽略檢查,建議定期保潔或換新。
飲用水方面應該注意什么?
1.在生活用水方面
安裝有蓄水池、水箱及其他二次供水設施和管道的學校,經過長時間停用,在再次啟用前,應當組織人員將水放空,并對設備進行清潔、檢查。
在用水末梢的用水點,校內人員和師生用水時應當將長時間滯留于管道的水排出,在排放過程中如果出現水黃、渾濁等情況,需將渾濁的水完全排放,等待水流變清澈后再使用。
為檢驗校內供水設施的清潔、消毒工作成效,建議學校定期組織專業機構人員對校內自來水進行水質檢測,確保水質達標后再使用。
貼心提醒:可結合實際渾濁情況將排放出來的水用于清洗地面或澆灌花草,踐行節約用水行為規范,愛護水資源。
2.在生活飲水方面
學校常用供水類型有管道直飲水、終端飲水機和桶裝水等。
暑假期間天氣炎熱、雨水天氣較多,飲水設施設備停用時間較長,學校應當組織人員對凈水系統或設備進行維修檢查、清潔消毒、水質檢測等,并且結合使用情況、要求和期限對凈水系統濾芯進行清洗和更換。
暑假時間長,還要特別留意桶裝水剩余的水是否為長時間未更換的水、飲水機接口是否潔凈等。同時,飲水機要放置在陰涼避光的地方,定期消毒,避免二次污染。新購入的桶裝水開封后建議在短期內飲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