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嶺南地區,有一種叫“莨紗綢”的純植物染整絲綢面料,由于穿著走路會“沙沙”作響得名響云紗,后稱香云紗。因其制作工藝獨特,周期漫長且數量稀少,被譽為面料中的“軟黃金”。
順德倫教香云紗曬莨場
涼爽宜人、輕薄柔軟、遇水快干、不易起皺……特殊的制造工藝,賦予香云紗獨一無二的特點。
色彩豐富的香云紗面料
廣新控股集團所屬絲紡集團堅持以純粹、傳統工藝制作香云紗,結合天時、地氣、材美、工藝,以絲綢為胚,野生薯莨汁染整,用超過30道工序的層層磨礪、不少于180天的精心慢養,以執著匠心和至臻追求,向世界展現歷久彌新的東方之美。
順德倫教香云紗曬莨場
接下來,一起來探秘絲紡集團香云紗制作工序。
原輔材料
坯綢:純蠶絲織物。
薯莨:薯蕷科,表面棕黑色,切面紅色。
坯綢
薯莨
工藝流程
坯綢準備→薯莨液制備→浸莨水→曬莨→灑莨水→一次封莨水→一次煮綢→二次封莨水→二次煮綢→三次封莨水(俗稱“起貨”)→過河泥→清洗河泥→四次封莨水(俗稱“復烏”)→攤霧
工藝要點
薯莨液制備
將磨碎的薯莨放于竹籮內,浸在水槽中過濾出薯莨液。根據薯莨和清水的比例,濃度從低到高依次有“頭過水”“二過水”“三過水”“四過水”。每次過濾剩下的薯莨渣放入沉渣池,浸出的水被稱為“渣水”,“渣水”最淡,用于調節前面幾過水的濃度。
浸莨水
將坯綢浸入“頭過水”中,不斷翻動,直至浸透。
曬莨
取出浸莨水后的坯綢自然瀝水,正面向上平攤于草地上,曝曬至干。
灑莨水
用“兩過水”灑在經過曬莨的坯綢上,將坯綢表面上的“兩過水”涂抹均勻、曬干。
一次封莨水
將坯綢放置到特制的封水槽中,將坯綢浸入“三過水”持續30分鐘以上,并進行曬莨。
一次煮綢
將坯綢置于大銅鍋中,用溫度為45℃至50℃的“三過水”浸泡4至5分鐘,期間不斷翻動,浸泡后的坯綢自然瀝水、曬干。
過河泥
在陰涼處過河泥,將過泥后的坯綢抬到河中洗滌,河泥洗盡后正面向上平攤在草地上曬干。
攤霧
在太陽下山前后,將坯綢平攤在草地上吸收草上的水分軟化,持續40分鐘后即可收回入庫保存。至此,香云紗制作工序基本完成。
絲紡集團堅持傳統染整工藝制作香云紗,從浸莨水到攤霧,歷經多次精準控溫蒸煮、精心莨水浸染,以及20多次高溫晾曬。匠心獨運,盡顯香云紗東方工藝之美。
未來,絲紡集團將以“絲綢文化+品牌”為抓手,持續推動香云紗工藝的傳承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