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級以上人民政府,順德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加快推進廣東省工業綠色發展戰略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省府辦公廳
2013年7月29日
加快推進廣東省工業綠色發展戰略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加快推進廣東省工業綠色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廣東省工業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15年,全省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基地)工業總產值達8000億元,全面完成“十二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的目標任務,工業綠色發展方式基本覆蓋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率先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工業發展格局,為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工作
(一)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依托現有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集聚區),及國家規劃重點布局的產業發展區域等,加快推進部省共建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13-2015年,爭取每年在資源綜合利用、再制造、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培育1-2個示范基地,優先支持示范基地符合相關條件的項目。(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
(二)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
加快循環經濟試點示范體系建設,依托重點工業園區(包括依法設立的各類開發區、高新區、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產業聚集區等),到2015年共培育20個省循環經濟工業園、30個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包括“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再制造試點單位等)。每年從省節能循環經濟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支持上述園區、基地和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完善資源消耗和回收資源再生利用統計制度,加快推廣應用循環經濟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外經貿廳、地稅局、統計局、物價局,省國稅局負責)
(三)推進工業節能降耗。
大力推進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管理中心和能效對標的“三能”體系建設,編制全省能源管理中心建設指南和技術規范,創建10個重點示范能管中心,組織開展5-6個重點行業能效對標行動。大力實施一批重點節能工程,推廣應用節能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積極推動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資源計量數據實時、在線采集。完善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制定實施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行動計劃,到2015年全省淘汰水泥、制革、印染、鋼鐵、冶煉、鉛蓄電池等一批落后產能。加快完善高能耗行業控制發展規劃,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外經貿廳、質監局、物價局、國資委、統計局負責)
(四)推進清潔生產和粵港清潔生產合作。
加快推進清潔生產“十百千萬”工程。到2015年,創建10個清潔生產示范園區,認定100個企業清潔生產技術中心,認定1000家省級清潔生產企業,開展10000人次清潔生產培訓。深入開展“生態設計”專題活動,創建一批“生態設計”中心。配合香港特區政府實施粵港清潔生產伙伴計劃,認定200個“粵港清潔生產伙伴”標志企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環境保護廳、財政廳負責)
(五)推進“兩型”工業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支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實施重點項目,積極發揮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到2015年,培育50個“兩型”試點企業和30個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財政廳負責)
(六)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加快培育10個年產值50億元以上的節能環保龍頭骨干企業,發展一批產業競爭力強的節能環保技術服務企業,建設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加強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實施一批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應用,積極落實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財政廳、地稅局,省國稅局負責)
(七)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專業人才培訓,依托廣東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社會中介組織,進一步加強培訓和產學研工作,培育發展一批專業培訓機構和技術服務單位。探索與美國、英國、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合作構建培訓交流平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外辦負責)
三、工作保障
省政府將共建事項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組織領導、政策措施、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具體負責部省共建的日常工作,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司局共同建立合作項目推進協調機制,定期或不定期與省有關單位進行協商,共同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向省政府報告工作進展情況。省有關單位要根據本方案的分工制訂具體工作措施,并在每年年底前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報送有關工作情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