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2月18日15:30
嘉賓: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副所長 李雪松
簡介:2013年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未來宏觀走勢以及宏觀政策取向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走勢及宏觀政策會有怎樣的判斷和調整?會議哪些值得關注的關鍵詞?本期中國訪談特地邀請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副所長李雪松進行全面分析和解讀。
中國網: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2013年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未來宏觀走勢以及宏觀政策取向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走勢及宏觀政策會有怎樣的判斷和調整?會議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關鍵詞?本期中國訪談特地邀請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副所長李雪松進行全面分析和解讀。
李教授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演播室。我們知道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是一個定調子的會議,今年穩中求進作為工作的總基調,這和去年有什么區別嗎?
李雪松:
去年也是把穩中求進作為工作的總基調,但是它的內涵和強調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穩中求進,“穩”主要是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而“進”要強調通過深化改革,來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以,穩中求進,我覺得基礎是要穩,但是關鍵是要進行全面深化改革。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特別強調要全面深化經濟改革,就是對“進”這個字的含義表述得非常準確。
中國網:
這向我們傳遞了什么樣的信息呢?
李雪松:
釋放了一種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信號。
中國網:
按照這個基調,2013年經濟工作有沒有一個時間表?
李雪松:
2013年總體來說,延續2012年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2012年從季度經濟增長率來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率逐步走低,第四季度比之前有所回升,所以,在2013年希望在外部政策調控下和經濟影響下,第四季度經濟希望有逐步有所回升的態勢。
中國網:
為了實現這一基調的目標任務,我們最大的難點在哪里?
李雪松:
穩中求進的最大難點是在進上,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這是最大的難點。
中國網:
面對國際形勢我們有哪些挑戰?
李雪松:
在國際形勢方面,目前和2013年主要面臨的挑戰是來自歐元區危機的不確定性。歐元區危機在2012年有所深化,導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只有-0.5%,明年能否好轉不確定,前不久歐洲央行剛剛下調了對歐元區2013年經濟增長的預測,認為2013年它的基準水平只有-0.3%,和今年-0.5%是差不多的疲弱態勢,所以這對我們的出口會造成比較大的問題。
中國網:
目前國內經濟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是否繼續存在?
李雪松:
這是繼續存在的問題。
中國網:
到沒有到非要解決不可的程度?
李雪松:
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一個判斷,盡管我們國內還是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階段,但是國際經濟已經從金融危機之前比較快的一個環境轉變為金融危機后期深度調整的時期,較長時間國際經濟將面臨低速增長的環境,在這一環境下我們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擴大內需,扭轉一些在外需不景氣的時候的產能過剩問題,目前是比較迫切的。
中國網:
產能過剩的對策是什么樣的?
李雪松:
這是因為過去跨國公司布局的一些關系,沿海省區產業布局上有不少是制造業和加工制造業,出口是它們重要的一個導向。如果現在出口的增長率顯著下降了,去年進出口增長率在20%左右,今年前11個月還不到6%,明年如果進出口增長率還是一個個位數的增長,制造業原來的產能比較大,在原來出口增長率比較高的情況下,產能可以消化掉,不存在產能過剩,但如果出不去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會比較明顯的顯現出來。
中國網: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六大任務,第一條是宏觀調控,提出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為什么擴大內需是基點呢?
李雪松:
擴大內需主要是擴大國內的投資和國內的消費。投資分為不同的方面,比如說制造業的投資、基礎設施的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其他投資這四個方面。如果國際經濟形勢不好,影響我們的出口,對制造業投資積極性就會下降。因為制造業投資主要是企業的行為,出口增長率低的時候,企業會減少對制造業的投資。當然在這個時候,需要政府引導一些大的企業,來抓住這個時期進行產業技術改造和更新,使得在下一輪經濟周期來臨的時候,企業能夠保持比較好的競爭力。但是對于基礎設施的投資,房地產的投資和其他的投資,比如民生投資和與城鎮化相關的一些投資,這都屬于既有國內需求,也可以為國內消費狀態條件的這樣一些投資,是我們目前政策的一些著眼點,不產生消費的一些投資消費。
中國網:
我們擴大內需有沒有一些壓力?
李雪松:
擴大內需是有壓力的。一是對于產能過剩的行業,投資積極性下降了。二是對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在上一輪4萬億刺激計劃中做了不少這樣的投資,這樣的投資項目的儲備,不像2008年、2009年這么多了,同時我們對房地產方面的投資,還是需要對房地產建立一個長效機制,不斷的引導它。在消費方面,我們面臨著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包括對于這兩天財政部剛剛發布,明年1月1日起中國下調780多種進口產品的關稅,這也是我們刺激內需財稅政策的調整。
中國網:
提高工資是否也是有可能呢?
李雪松:
提高工資對擴大消費肯定是有作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收入要倍增的計劃也是與此一致的,所以工資的提高是一個趨勢。
中國網:
其實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外出就選擇了深圳,可以表明他改革開放的一個決心。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也提出,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推進開放,2013年我們國家將推進多項領域的改革,請具體談談這些領域的改革都在哪些方面?
李雪松:
現在比較緊迫或者說提上日程的改革,有財稅體制的改革,包括營業稅擴大它的改革范圍。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稅制改革中進一步完善營業稅改成增值稅,同時進一步擴大改革的思路。
第二,土地制度的改革,特別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這個改革也需要和財稅體制改革相配套進行,因為它涉及到重新塑造地方稅的稅種和稅收體系,這是財稅體制方面土地財政方面需要改革。
第三,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也需要推上日程。此外,關于價格體制的改革,資源要素的一些價格,要使它接近市場的價格,反映市場的價值。還有關于企業的改革,關于現在提出要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對于企業的創新要有一些體制機制的保障,要有一些創新方面的改革,包括財稅的。
中國網:
其實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大刀闊斧的改革,有人說改革的紅利已經用盡,您同意嗎?
李雪松:
我們從改革開放以來,比較大的改革有幾次。一次是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家庭土地承包制,這是一輪大的改革。第二次是國有企業的改革。三是1994年推出的分稅制財稅體制的改革,這也是比較大的改革。此外是2001年以后我們加入世貿組織,通過開放來促進改革,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宏觀調控體系,包括最近幾年推出的農村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這些改革確實大大解放和釋放了生產力,促進了我們經濟的發展。
當前有一些人指出,我們的改革紅利是否消失了?我想沒有消失,沒有消失的原因就是在于我們要繼續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樣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改革的紅利。改革不能停滯,如果停滯了,改革的紅利有可能會逐漸縮減,如果不停滯,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方向上,我們還是可以繼續獲得紅利。
中國網:
城鎮化是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任務之一,為什么要把城鎮化提到這樣的高度呢?
李雪松:
在當前國際經濟較長時期處在減速增長的態勢下,我們要擴大內需。擴大內需要從投資和消費方面著力,在我們產能過剩的一些行業進行投資肯定是不合適的,我們只能選擇有國內市場需求,沒有產能過剩,有利于長期打基礎的這樣一些投資。這樣一種結合點就是城鎮化,有利于擴大城鎮的基礎設施的投資,有利于在把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過程中釋放出消費潛力。
中國網:
城鎮化是否會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李雪松:
會的。實際上過去一些年,城鎮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是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中國網:
有人說要加強一些配套措施的改革,您怎么看?
李雪松:
在城鎮化的過程中,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要趨利避害。在城鎮化過程中,我們要推進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這是戶籍制度的改革。同時對農村宅基地,不能簡單把城鎮化搞成圈地,搞成圈地的話,農村居民失去了住宅以后,他應該獲得比較可觀的補償,如果他的身份從農村居民轉為市民以后,應該能夠維持他的再生產活動,包括他的就業、培訓和基本消費的積累。同時,政府要加大對原來的農村居民市民化,對于他們的基本公共服務投資,對他們的社會保障、醫療、子女教育,這需要政府擴大投資。同時,轉移的農村居民從原來的土地上應該得到一些比較合理的補償。推進這些方面的改革,但城鎮化同時要注意防范幾種傾向。
中國網:
哪幾種?
李雪松:
我們現在已經推進的城鎮化是不完全的,因為我們現在從人口來說已經達到了城鎮化的比例51%左右,但是如果從戶籍來看,有很多是常住人口,還沒有城鎮戶籍,它也在這51%的范圍內,所以,這是不完全的。同時,城鎮化要防止和產業脫節,必須是和產業布局和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發展這個城市必須要有產業支撐,能夠吸納就業,這些農村人口轉移到這個城鎮,在這里生活和居住,在這里購買住宅,實現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是有產業支撐的,這樣城鎮化過程中服務業的需求和工業的這種支撐是一個相互協調的關系,相互匹配的關系,如果沒有產業布局的支撐,人為的來圈地搞城鎮化,這是要防止的。
中國網:
怎么去防止和有效的避免這種圈地運動,讓農村人真正變成城里人?
李雪松:
這需要在發展城鎮化的過程中,要重塑地方政府的財稅體制,使得地方政府對土地的依賴削弱掉,使得地方財政不是依賴于土地財政,同時還是要大力發展產業。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城鎮化要與產業布局和區域經濟發展相協調,我想這都是反映城鎮化過程中需要趨利避害。
同時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走過去的老路。過去有些大城鎮過大,其實需要發展城鎮群和城市群,大城市周邊要發展一些衛星城,衛星城來疏導人口,減少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和環境的惡化等情況。
中國網:
我們提到的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有什么樣的區別呢?
李雪松:
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應該是實現良性互動,相輔相成。城鎮化隱含著一部分農村居民要轉移出來,剩下的農村居民人口相對比例下降了,這樣實施新農村建設,人口相對就減少了,需要戶籍相對減少,負擔有所減輕。同時,農村為了保證農產品的供給,發展農業,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農業人口和農村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保持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這為了保證我們的糧食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所以,新農村建設需要推進,城鎮化也需要推進,這是一種辨證關系。
中國網:
每一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都對應著數千萬人口和數以萬計的投資和剛需消費,這會不會促使房價上漲?
李雪松:
這需要妥善的處理關系,在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我們要立足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是中長期的發展,是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而對于把房地產如果作為拉動經濟的增長點,短期是有效的,但長期來看副作用很大。所以,在我們把城鎮化作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增長點,也是一個可持續的增長點,對城鎮化過程中有些基礎設施投資,同時可以催生服務業的發展,同時在城鎮化過程中與其相匹配的房地產發展是必須的,但是不能借用城鎮化的發展來炒作房地產的發展,炒作房價上漲的這種預期,這是應該避免的。因為我們的城鎮化關鍵需要產業配合,發展實體經濟,發展沒有泡沫的城鎮化。
中國網:
我們怎樣避免在投資猛增長中,造成的一些物價上漲、重復建設和通貨膨脹的問題?
李雪松:
從最近幾次國內通貨膨脹來看,我們通脹有國際輸入因素,也有國內成本上升的因素,投資如果膨脹過度也會產生通貨膨脹,但從目前來看,預計這次不會大幅度提高投資增長率,投資增長只會保持適度的規模和適度的增長,所以,它對物價的影響應該可以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中國網:
城鎮化是中國擴大內需的一種手段,其實質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城鄉收入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
李雪松:
城鄉收入差距是有歷史原因的,改革初期就形成了,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城鄉收入差距也經過了一些變化,城鄉收入差距曾經縮小過,也擴大過,自2003年以來城鄉收入差距基本維持在3.3倍左右的水平。主要是2003年以來中國推出了免除農業稅這樣一個比較大的政策,這樣一個政策對于發展農村經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使得城鄉收入差距沒有進一步的很快的拉大,特別是最近兩三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有所縮小。
當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并不能說中國整個收入差距就縮小了,因為我們地區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同時,最高收入的10%的人群和最低收入的10%人群收入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因為我看到一些資料,像世界銀行和其他組織的研究,我們現在基尼系數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的城鄉收入包括整個社會的收入差距問題還是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網:
收入分配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怎樣更有效的結合各方面的力量去實現更合理公平的分配收入呢?
李雪松:
這需要我們在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要有意識進行一些稅制改革,包括政府的稅收、土地出讓金等其他的一些收費綜合,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可以保持穩定,或者對一些收費可以做一些調整和取消。對一些稅收可以實施結構性減稅,有些方面可以進行降低。對于一些中小企業進行結構性減稅以后可以有比較好的條件增加工人工資,使勞動者的報酬占國民收入比重有所上升,同時這涉及到最低工資標準,要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資,擴大中等收入者的規模。
中國網:
剛才您提到了各省提出的一些收入倍增計劃,您覺得這些計劃是務實嗎?
李雪松: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是2020年比2010年收入倍增,有些省份可能會更快的實施倍增計劃。實施倍增計劃,從日本經驗來看,日本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大概也實施了收入倍增計劃,這個計劃效果非常顯著,使得日本農村居民的耐用消費品的普及率達到了90%以上,收入增長耐用消費品的普及率迅速上升,中國如果能夠實現收入倍增計劃,對農村居民的生活狀況會有極大的改善。
中國網:
我聽說明年三月會出臺詳細的方案,涉及到工資制度、稅收制度和央企收入上繳等內容,對這個方案您有何期待?
李雪松:
這個方案大家關注很長時間了,希望盡快推出,推出以后也希望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實施細則,根據各地的情況來滿足大家的期待。
中國網:
其實明年將繼續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這對企業的發展將會有怎樣的作用?
李雪松:
今年企業也實施了一些結構性減稅,特別是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進行了實施,明年要擴大力度。一方面是實施地區要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是行業范圍要進一步擴大,使得對服務業的發展能有一個更好的推動,有利于企業的發展。當然今年在最后這幾個月也有一些地方,它對于結構性減稅,有些地方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在征收的過程中還是征收比較多的,有些企業抱怨,收過頭稅,這個在地方政府中實際要注意這個問題,在2013年全國要進行進一步推動結構性減稅,當然不僅如此,因為結構性減稅就是重塑地方性稅收,有增稅的部分,有減稅有增稅才是結構性減稅,同時要取消一些不合理的稅費。
中國網:
這種減稅和增稅的協調,會給明年經濟帶來怎樣的效果?
李雪松:
這可能不完全是明年一年的事情,要在“十二五”期間財稅體制改革希望能有比較大的力度來實施和完善,也希望2013年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能夠步伐快一點,因為這需要頂層設計。
中國網:
您對明年的經濟發展趨勢有什么樣的期待?
李雪松:
明年經濟發展主要的風險在于歐元區能否保持一個完整性,會不會有國家退出歐元區,法國和德國如何來協調保持歐債危機不至于進一步的升級,在這樣一種狀況下,假如說歐元區的經濟能夠維持目前的狀況,我們國內在投資和消費逐漸走穩,同時財政貨幣政策還有比較大的回旋余地,我們再進一步的深化改革等等。所以,我們預期明年經濟能夠比今年略好一些,明年的經濟增長能夠在比8%略高一點的水平上。
中國網:
還要再高?
李雪松:
略高于8%的水平,因為今年的經濟可以達到7.7%的增長,這是對明年基準的預期,我希望能夠實現,但是也有不確定性,如果歐元區的危機加深,我們的困難就會增多,但是我覺得還是要維持在7.5%以上,否則我們的經濟運行就比較困難,企業利潤就比較低,甚至有些企業是虧損的,整個經濟運行的活力就不行。
中國網:
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的中國訪談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謝李教授對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分析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