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交通集團在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召開項目建設專題工作會議。會議透露,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西錨碇地連墻最后一個槽段近日已順利完成混凝土澆筑施工,西錨碇全面轉入內襯和基坑開挖階段,為錨碇實體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伶仃洋大橋錨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中錨碇,面積相當于17個籃球場大小。伶仃洋大橋錨碇基礎采用8字形地下連續墻圍護結構,共劃分為79幅槽段,其中包含2幅“Y”形特殊槽段,西錨碇地連墻最大墻深52.5米,地連墻澆筑混凝土總量約2.6萬立方米。
在西錨碇地連墻施工過程中,面對超大海中錨碇施工無可借鑒經驗的困難,項目團隊立足革新,首創土工管袋圍堰施工工藝,并在現場施工中成功運用。
同時結合西錨碇施工區域地質特點,將“鉆銑法”優化為“鉆抓銑法”,采用“旋挖鉆+成槽機+銑槽機”設備交替施工工藝,極大地提高了成槽質量和效率,期間,創造了兩天完成1幅的施工速度,保證了2幅“Y”形特殊槽段的銑槽安全和成槽精度。
2020年初以來,在各級統籌支持下,項目部堅持防疫復工“兩手抓”,包括優先組織低風險地區產業工人包車返崗,從四川累計接回200余名產業工人,陸續為300多名一線工人進行核酸篩查檢測,并對返崗員工第一時間開展防疫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有效降低了疫情對生產的影響。
此外,通過全方位推動復工復產,搶回施工時間。保利長大伶仃洋大橋項目副經理匡一成表示,在施工高峰期,伶仃洋大橋西錨碇地連墻作業人員達到了228人,投入各類機械設備26臺,混凝土拌合站24小時連續供應,保障了重要工序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