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交通集團在建的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項目完成海上非通航孔橋第200片箱梁架設任務,朝今年10月完成全線海上非通航孔橋箱梁架設的建設目標,又邁出堅實一步。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其中橋梁工程長約17公里,包括主跨1666米的超大跨徑懸索橋伶仃洋大橋、主跨580米的斜拉索橋中山大橋、海上非通航孔引橋及陸域引橋等。其中,海上非通航孔橋橋面采用鋼箱梁和混凝土梁,共計293片,梁體種類多,噸位重,架設精度要求高。
第200片箱梁長60米,寬20米,高3.5米,重約2500噸,由中鐵大橋局自主研發的運架一體船“天一號”負責出運和架設施工。“天一號”是國內首創單體船型結構、全電力推進的海上架梁施工專用起重船,吊運能力達3600噸,可獨立完成取梁、運梁和架梁工作。“天一號”的投入使用有效減少了拖輪、運輸船的投入和工序轉化交接時間,提高箱梁架設的功效和安全性。
深中通道海域箱梁架設運輸線路長、穿越航道多,且取梁、運梁及架梁均需特定潮位方可進行施工,施工組織協調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本次吊裝作業地點緊鄰珠江口橫門東航道,航道過往船只多、載貨量大,浪涌對船舶影響大。”中鐵大橋局深中通道項目總工程師表示。
為攻克難題,項目提前開展各項準備工作,成立專門的箱梁架設課題研究小組,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完善各工序間的協同機制,確保過程工序管控到位,人員協調高效,實現箱梁的安全、順利、精準架設。下一步,深中通道項目將科學謀劃、倒排計劃,充分用好每一個施工窗口期,確保2022年10月順利完成深中通道海上非通航孔橋的箱梁施工任務,為深中通道2024年的順利通車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