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16時30分,交通集團在建的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施工現場,225.8噸的鋼箱梁被提升至伶仃洋大橋東、西主塔中間,由吊索穩穩固定于91米高空之上,伶仃洋大橋首片鋼箱梁完成吊裝,標志著大橋進入上部結構鋼箱梁吊裝施工新階段,大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其中伶仃洋大橋為主跨1666米的全漂浮三跨吊懸索橋,主塔高270米,共有213個鋼箱梁節段,是目前世界通航凈空最高的海中大橋,由中交二航局、保利長大負責施工,武船重工股份、中鐵寶橋負責鋼箱梁制造和運輸。
本次吊裝的鋼箱梁長11.2米、寬49.7米、重約225.8噸,吊裝區域橫跨繁忙的伶仃洋航道,需根據現場通航環境及天氣、潮汐特點,精準選擇作業“窗口期”,這為鋼箱梁吊裝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大橋橋面到海面距離約為91米,相當于30層樓高,且位處珠江口開闊水域、強臺風頻發區,面臨著深水、強風、巨浪、急流等復雜環境,需要攻克超高橋面抗風的世界性難題。建設團隊經過3年多的平行研究,聯合多家單位研發了新型組合氣動控制技術,優化了整體式鋼箱梁的構型,在世界上首次將超大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顫振臨界風速提高至88米/秒,為跨海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儲備,顯著提升了我國特大型橋梁建設技術水平。
目前,深中通道建設正有序推進。海底隧道已完成31個沉管管節安裝,正進行最后一個管節(含最終接頭)預制;東、西人工島正穩步推進建設;中山大橋正開展路面及附屬設施施工;伶仃洋大橋正開展鋼箱梁吊裝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