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三大泵站順利完成水錘試驗,模擬了極端工況下泵站全部機組發生意外斷電同時停機的全過程,驗證了工程輸水管線水錘防護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管線和機電設備的可靠性,從而保障工程泵站及輸水系統運行安全,為粵港澳大灣區供水“生命線”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鯉魚洲泵站
此次水錘試驗在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鯉魚洲、高新沙、羅田三大泵站及相關管線同步開展。鯉魚洲泵站至高新沙水庫全長約41公里,為雙線4.8米鋼管內襯隧洞,設計輸水流量80立方米/秒;高新沙泵站至沙溪高位水池全長約28公里,為單線6.4米預應力內襯隧洞,設計輸水流量60立方米/秒;羅田泵站至公明水庫全長約11.9公里,為單線4.8米鋼管內襯和預應力內襯組合隧洞。
其中,為確保隧洞管線安全,工程在高新沙泵站特別建造一座縱高約113米、直徑約12米的溢流式雙向調壓塔,并在羅田泵站至公明水庫建造一座縱深約57米、直徑約12米的雙向調壓井。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高新沙泵站
目前國內尚無此類長距離大流量地下調水工程開展滿流量的水錘試驗案例,相關領域缺乏成熟案例與數據支撐。為填補這一行業空白、有效應對水錘效應,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對本次水錘試驗進行充分論證、科學研判,并制定出周密的試驗方案。
為確保水錘試驗安全推進,粵海控股集團下屬珠三角供水公司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周密部署,明確了試驗原則,審查了試驗方案,邀請業內專家對試驗方案進行反復討論,并在試驗前對參與試驗的人員進行了安全與技術交底;為充分保障試驗過程安全可控,專業團隊駐點試驗現場,邊算邊做邊優化,確保每次試驗均有理論預測和數據支撐,做到心中有數、安全可控。
經過4天緊鑼密鼓的水錘試驗,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三大泵站相繼完成了80立方米/秒、60立方米/秒、30立方米/秒相應設計流量下的事故停機試驗,高新沙泵站調壓塔也按設計工況產生了短時溢流,整個試驗過程平穩有序、安全可控,取得了預期效果,積累了試驗數據,為進一步保障工程泵站、調壓設施及輸水系統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并為行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什么是水錘?
水錘是一種在輸水管線中常見的現象,當出現機組意外斷電跳機等情形時,由于壓力水流的慣性,產生巨大水流沖擊波,就像錘子敲打一樣,水擊波會在輸水管道中來回震蕩,當水擊波產生的最大或最小壓力超過管道或設備承壓等級時,就會對管道設施產生損害,從而影響工程及供水安全。